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三味元宵节诗意且浪漫

发布时间:2017-3-6 8:52:51   点击数: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华民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最初的意思是上元节的夜晚,中国民间有出门赏月、放灯猜谜、共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代,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在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诗篇是借元宵节抒发爱慕、思念之情的。

中国古代女子平时三步不离闺阁,更何况是夜晚。但元宵节这一天可以破禁,女孩子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尽情享受欢娱。

宋代康与之的《瑞鹤仙》便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仕女在元宵节出行的盛况:

“绮罗丛里,兰麝香中,正宜游玩。风柔夜暖。花影乱,笑声喧。闹蛾儿满路,成团打块,簇著冠儿斗转。”

而这种佳人如云的氛围,也给未婚男女的相识相爱提供了良机。

事实上,古代很多的诗词佳作和爱情故事都与元宵节有关。

在众多诗词中,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让人记忆深刻。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情感描写一对男女在元宵节之夜相识相恋相约的爱情故事,表达了男女之间的那种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情调清丽深婉、隽永含蓄,让我们领略到一代宗儒欧阳修才情背后的儿女柔情。

明末,有一才女叫李翠微,写有《正宫·山渔灯犯·元宵艳曲》:

“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妆点出锦天绣地,抵多少闹嚷嚷笙歌喧沸,试问取今夕是何夕。这相逢忒煞奇,轻轻说与他,笑声更低。虽则是灯影堪遮掩,也要虑露容光惹是非。爱煞你,果倾城婉丽,害相思,经今日久,甫得效于飞。”

描述了一对有情人在元宵节甜蜜幽会的情景,特别是那位女子表现得勇敢、大胆和婉丽。据考证,李翠微是陕西米脂人,系“闯王”李自成的女儿,这更给元宵节增添了一种神奇浪漫的色彩。

自古以来,元宵节发生了许多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宋话本《张生彩鸾灯传》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元宵节的爱情故事。

宋徽宗时期东京汴梁的元宵佳节,公子张生到乾明寺看灯,忽于殿上拾得一红绡帕子(帕角系一香囊),帕上有诗:“囊里真香谁见窃,鲛绡滴血染成红。殷勤遗下轻绡意,奴与才郎置袖中。”是一首求爱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有情者拾得此帕,不可相忘,请待来年正月十五夜于相篮后门一会,车前有鸳鸯灯是也。”

第二年元宵节之夜,张生赴约去了。果见车一辆,车前挂只鸳鸯灯。车里端坐一绝美佳人,对张生说:“愿见去年相约之媒。”张生赶紧掏出信物香帕,佳人笑道:“京辇人物极多,惟君得之,岂非天赐尔我姻缘耶?”于是两人牵手而去,远涉江湖,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在这里三味书店全体小围裙祝福大家:

    

☆评论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在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哟~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ly/59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