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宅家ldquo云过节rdquo,

发布时间:2021-8-2 11:04:41   点击数:

“年”对中国人的意义是非凡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节日。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在“过年”。如果用一桌子菜来形容“年”,除夕一定是打开味蕾的前菜,元宵则是压轴的一道硬菜。

从古至今,元宵节是中国人极为看重的日子。在这一天,很多人选择走到大街上,走百病、赏灯会是必备活动。但今年这个元宵节,注定和过往有些不同,为了自己及他人的安全,绝大部分老百姓都选择在家中度过。不过不要觉得无聊,这个元宵除了有国风歌曲的陪伴,我们还可以来一场“云过节”,感受一下各个朝代热闹的节日气息。

如今,无论是国内或国外唐人街,在正月十五这一天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

我们将这一天称为元宵节,古人则谓之上元节。舞龙舞狮、记忆中的地方戏、吹糖人卖玩具的小贩、充满传承味道的花灯……都会在这一天出现。那么,上元节究竟起源何处呢?

元宵节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在汉武帝时期,这一天可是堪比“国庆”的日子。上至帝皇下至臣民,都要祭太一神、燃灯表佛。从黄昏开始用盛大的灯火祭祀,从此形成了张灯结彩的习俗。

在那个夜晚门禁森严的朝代,有一天是可以彻夜不归,大家怎么会不好好把握?于是,踏月观灯的习俗自此而来。那个时代没有彻夜通明、也没有夜如白昼,但在上元节这一天,满月与花灯的交映之下,却带来一种别样的美。如今的我们见惯了明亮,却从未感受过微弱灯光带来的美好。此刻我们不如一同听一首《上元》,感受一下古人在绚丽灯火之中的那份悸动与朦胧的美吧。从汉到隋唐,不仅仅是朝代的变化,节日也越发有新意。上元节不再是单纯祭祀神明的日子,更是成为了百姓游玩的节日。赏花灯、猜灯谜、才子佳人约会游玩,这些都成了上元节必备的打卡项目,民风开放的隋唐也让这一天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在这样一个年代,只要你想,就能在这一天撩到一个小哥哥or小姐姐,告别柠檬精单身狗身份。我们在众多影视剧中,可以感受到上元节的美好,看到热闹的市集和人群。在国风歌曲中,唯美词句的背后,更多的是在繁华市井中发生的一段段甜蜜爱恋:清风明月下携手共许白头的恋人、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撩动心弦的姑娘、为恋人夺彩头猜灯谜的少年郎……每一份怦然心动都被国风歌曲的词句记载,用别样的方式唱给现在的我们听。才子佳人的故事,在上元节这一天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上元节被称为情人节可丝毫没有夸张。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宋,元宵节更发展成为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为了这个日子,宋朝的民众可是要在前一年的十月就开始制作花灯,为元宵节的“灯市”做准备。能工巧匠花费数月时间,制作出极其细巧的羊皮灯、丝灯,让无数人豪掷千金只为一盏花灯。在宋代,最令百姓兴奋的一定是这一天的烟火。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当时的烟火有怎样的花样,但仅凭想象,也能得知那场景定是万分震撼。除了灯市与烟火之外,引发南北热议,在元宵节这一天究竟该吃的是汤圆还是元宵,便出自宋朝的市井之中。赏过花灯烟火、猜过灯谜后,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古人的惬意假期,身为现代人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要实名羡慕了呢?仔细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热衷放假的不仅仅是现代的我们,明朝的大佬们对于假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元宵节的假日,在明朝最是夸张,加起来有十天之久。这样的假期是否令人羡慕?收起你羡慕的目光,惊喜可还在后面呢!对于节日的庆祝,古人集思广益,总是能玩出新花样,现在令我们惊奇的舞龙舞狮节目,便是从明朝兴起。而现如今举办一天就足够令我们开心的庙会,在明朝可是二十四小时营业,持续十天之久。我们有理由相信,“每逢佳节胖三斤”在明朝的元宵节,十分容易实现,毕竟庙会上的每一份美食可都吸引着你的目光。假如让你穿越回明朝过元宵节,走到大街上,冰糖葫芦、小糖人、汤圆是不是都要来一份?清朝的元宵节,民间的娱乐活动又有哪些呢?仔细想想记忆深处的元宵节,舞龙舞狮、闹社火、踩高跷、扭秧歌、打腰鼓、办庙会等等……这些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的节目,大多可都源自清朝。如今的元宵节的必备——灯会,在清朝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制作花灯的材料也相继增多,绢纱、玻璃、明角,只有你们想不到,可没有古代能工巧匠做不到。当然,最值得一提的非冰灯莫属,艺人雕刻出形状各异的冰灯,当夜晚降临,在花灯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风味。看了清朝百姓的元宵节,是不是倍感亲切,无论是庙会、还是冰雪节,仿佛是经历过的节日呢?看完各朝代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听了这些好听的国风歌曲,是不是觉得在家度过这个节日并没有那么无聊?在最后,传播一则防疫小知识:少出门、勤洗手、多消毒、戴口罩。为了自己和他人,在家中看文、听歌、做花灯、猜灯谜,过一个不一样的元宵节。我们相信,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可以不用戴口罩出门,可以一起庆祝新的节日!文

夜楹戳“阅读原文”,以灯祈福,以曲相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fsxg/127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