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活动 >> 元宵节的起源和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元宵节的演变和发展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习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在一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阖家团聚,其乐融融,这充分体现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元宵节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一)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因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
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流传下来。
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达数万人,从第一天黄昏始至第二天天黑为止。
直至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二)元宵节张灯的由来
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关于张灯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
据说当时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这个消息后,有如头上了一个响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了个法子。这位老人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于是心中大快。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从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表达对善良之人的感激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元宵张灯俗起于佛家与道家的斗法。说是东汉明帝的时候,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教,遇到道家的责难。于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决定在宫廷与道士角试法力,一比高低。
摄摩腾和竺法兰火烧经像,而经像丝毫无损,熠熠生辉。明帝见之,感佛法无量,于是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就此,佛家神灯火种在中国大地燃起,并逐渐燎原。
后来,佛教大兴,佛僧积极劝导人们正月十五张灯,以为张灯之举功德无量。如此一来,佛家灯火逐渐遍布于民间,遂成正月十五张灯之俗。
如此一来,佛家灯火逐渐遍布于民间,遂成正月十五张灯之俗。
历朝历代的张灯、观灯盛事,充分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祝福人间太平的美好愿望。
民间谚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闹元宵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因此,其间蕴涵了浓郁的灯文化。
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也最能概括此节的活动,即张灯、放火。张灯、放火是元宵最主要的节俗活动,其余观灯游赏以及社火百戏,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此发展、引申而来。
推荐阅读:
★畜禽科普:
鹅——肠道疾病久治不愈怎么办?
★减抗限抗时代下的蛋鸡肠道问题何去何从?
★好药推荐:
丰强通乐爽(麻杏石甘颗粒)
★好药推荐:
50%丰强诺康泰(50%泰万菌素)
像关爱人一样关爱动物健康
技术服务(全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