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欢喜度元宵

发布时间:2021-3-28 1:49:47   点击数: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江水如珠井水淘。桂花香馅裹胡桃,

《元宵节》

元宵节,真热闹。

看花灯,吃元宵。

飞机灯,飞得高。

兔子灯,拉着跑。

元宵节来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很多相关的传说。

其一是元宵姑娘的传说。

据说汉武帝时期,有一位深得汉武帝赏识的臣子东方朔。一年冬天大雪之后,御花园的梅花开得格外美丽,东方朔便去给汉武帝摘梅花。刚进御花园,就看见一个宫女准备投井自尽,而这名宫女的名字就是元宵。原来元宵姑娘自进宫之后,就再未见过双亲和妹妹,每当寒冬腊月的季节,对家人的思念更甚。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了解元宵的想法之后,向元宵承诺一定让她见到亲人。于是东方朔设计让汉武帝相信,火神君会在正月十五火烧长安的说法。汉武帝信以为真之后,让东方朔寻找解决的办法。东方朔告诉汉武帝,火神君喜欢吃汤圆,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让家家户户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然后在长安城举办灯会,以此“瞒天过海”。最终元宵姑娘在灯会上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妹妹。

其二是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教。

汉武帝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观佛舍利以及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汉明帝则下令在正月十五日在皇宫和寺庙之中“燃灯表佛”。自此以后,元宵节放花灯的习俗就从宫廷逐渐流传至民间,每年正月十五,不论是士家大族还是寻常百姓家,都会挂起花灯,通宵达旦。

闹花灯元宵节诗歌

七律.元宵感吟(新韵)

文/雅轩逸人(江西)

今又元宵月正圆,烟花火树耀中天。

千街炫彩龙狮舞,万巷猜谜母子牵。

老叟吟诗歌盛世,新星引嗓唱丰年。

欢心勿忘军兵苦,日守风寒夜戍边。

汴京元夕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元宵节习俗迎紫姑

传说紫姑姓何,名媚,字丽卿。本是一户人家娶来的小妾,由于正房大妇妒忌心强,嫉妒紫姑的美貌,于是在元宵节当晚,正房派人在厕所里杀害了紫姑。天帝因为怜悯她,特此封她为厕神。在每年元宵节当晚,妇女们用稻草、麻布等参照紫姑模样扎成人像,用香烛茶酒祭请紫姑。通常,妇女们嘴里还会念:“您的丈夫的名字已经远行了,大夫人刚才出门了,您可以出来了。”在民间仪式中,“一个个具体的行为由于被仪式的场域、氛围、规矩所规定,也就附加上了情境中符号的特殊意义”。仪式中妇女们借助自己“制作”的紫姑神,用茶酒敬拜紫姑,就如自己与紫姑神面对面交流一样,因此,她们也相信自己能够得到紫姑的庇佑。迎紫姑的目的是为了占卜当年蚕事的好坏,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养蚕纺织由女性从事,所以迎紫姑这项仪式活动也就由女性全权负责。“吴县张成夜起,忽见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日: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当令蚕桑百倍。”这段文字,可以为证。另外,祭祀紫姑仪式还寄予祈求年丰的美好愿景。温饱,是人立于天地之本,蚕事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收入和生存。正月十五,正是孟春之际,人们此时祭蚕神,自有祈年之意。

中国的灯节与佛教有密切的关联,但是在唐朝以后才把燃灯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相结合。“三元观灯,本起于方外之说。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天子先幸寺观行香,遂御楼,或御东华门及东西角楼,饮从臣。四夷蕃客各依本国歌舞列于楼下……。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纵士民欢。”。又有《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写道:“莲女和街坊妇人女子往来观看花灯,来到能仁寺前,扎个鳌山,点放诸般异样灯火,山门大开,看灯者不分男女,挨出挤入。……真个好灯:三门两廊,有万盏花灯,照耀如同白日。”又有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载,元宵灯夜汴京城,“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可见,上到君臣下到普通民众,都可以在这个开放的节日氛围中狂欢。元宵节与灯火相关的习俗众多,如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见于多个地区。西南地区有燃篝火的习俗。

宋时的妇女观灯还怀有祈子愿望,这主要是因为“灯”和“丁”是谐音字,人们借助这种相似的读音,来满足自己对繁衍后代的殷切的希翼。节日期间,当时的潮汕地区有一种独特的风俗——所有当年刚结婚的新娘都要去宗祠拜完祖宗,伴娘偕新娘绕堂一周,逐屏观灯。具体场景如:“宗祠内面,灯烛辉煌,人们熙熙攘攘,争挤观灯看新娘,新娘来到祠堂,先由伴娘点燃三柱香,让新娘顶香跪拜祖宗,祈求明年得子。”在福建等地的正月十五晚上,妇女观灯不一定需要限制地点,但大都体现求子的心愿。如民间流传着“钻灯脚,生男胞”的说法,从而折射出女性通过观灯盼望生男孩的美好希翼。

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佳节的传统活动,在古典小说、诗文中屡见记载。灯谜有一个古雅的学名,叫作“文虎”,而它的历史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当时已经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歌谣。通过暗示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是灯谜的前身。

春秋战国时期,暗示隐喻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发展。礼崩乐坏,群雄并起,士大夫游走于列国之间谋求前程,在向君王进言献策时,常常会使用较为委婉的方式,以增强说服力,避免祸端。在诸子百家留下的文章典籍中,也忠实地记录下了一些暗藏机锋的对话。此时,富有隐喻色彩的歌谣进一步发展,成为“瘦辞”“隐语”,这些同样是后来灯谜文化的源头。秦汉及三国时期,字谜从口口相传的歌谣变成书面化的创造,而人们猜谜解题的兴致一直未减。

送走冬季的严寒,迎来春天的灿烂,世界随着季节变,思念却是更胜前,元宵佳节心情暖,给你祝福不会变,愿你生活比春花艳,把一颗颗幸福圆满都送到你嘴里,要好好吃啊!

元宵佳节

主管主办:教师教育学院开展

本期排版:李洋易卢杉

责任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文章审核:何雷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hd/12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