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活动 >> 灯光月色同在人间中国古诗画里的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等,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喜庆节日之一。元宵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吃元宵,据说在最盛时“家家走桥,人人看灯”。至此佳节,我们搜集了与元宵节相关的古诗画,下面就一起来欣赏吧!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
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蝶恋花·密州上元》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宋·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水龙吟·咏月》宋·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
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
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
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
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
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
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
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
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古蟾宫·元宵》明·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
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
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
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观灯乐行》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宋·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京都元夕》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观灯之集》南宋·杨万里
节物催人又一年,银花莲炬照金尊。
麝鎚官样陪公讌,粉茧卿风忆故园。
何似儿孙谈草草,不妨灯火半昏昏。
人生行止谁能料,今夕苏州看上元。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观灯》南宋·杨万里
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红百紫雪中开。牡丹自是吴门有,莲菡移从都下来。光射琉璃最精彩,吐成蝃蝀贯昭回。归船尚有残灯在,更与儿曹饮一杯。
《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
明·高启
天街争唱落梅歌,绛阙珠灯万树罗。
莫笑游人来看晚,春风还似昨宵多。
诗画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