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礼仪 >> 元宵节,我们一起来涨知识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医院全体职工祝大家节日快乐!同除夕一样,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多人心目中,不到元宵节,春节就还没有过完,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您知道多少呢?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上元节”、“元夕”等。不过,人们更喜欢把正月十五这天称为“闹元宵”,这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全家出动一起逛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元宵的由来有趣的传说(一)
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天帝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他的女儿通知人间,有个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挂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天兵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有趣的传说(二)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薨后,吕后专权。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巡,与民同乐。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曾叫汤圆从清朝至今变化不大,那时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枣泥松仁、豆沙四种馅,现在当然丰富多了。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大总统,有一年元宵节,他觉得“元宵”两个字不对劲儿,这元宵谐音不就是“袁消”吗,于是他勒令北京城的老百姓不准再称“元宵”,并把元宵的名字改成江南地区流行的汤圆,后来他觉得也不好,汤圆的“园”,还是和的“袁”谐音,煮汤圆不就是要开水煮吗?就又下令改称“汤团”,所有出售元宵的店铺不能在门前广告写“元宵”二字,都要改写成“汤团”。前门大街正明斋的少掌柜有一天在叫卖时说漏了嘴,喊了句“元宵……”忽然间就被手下的一个官员掌掴了两个大嘴巴子,还被罚了两百银元。据传,正月十五那天,回家后,一个最受他宠爱的姨太太端来碗元宵,说:您吃碗元宵吧。一听,气得当时就给了那姨太太两个大嘴巴子。当年改元宵名之事,有人还曾就作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歌谣:“大总统,真圣贤,正月十五最难眠;‘大头’抵铜角,元宵改汤圆;明年元宵后,谁再叫汤团。”
闹花灯、赏灯从元大都时期开始,明代的元夕赏灯,从正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八,主要集中在东华门外。明朝的张居正有诗记其盛:“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所以上元又有“灯节”之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悬花灯、猜灯谜的活动,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及公园等举办,游人众多,热闹非凡。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每逢元宵佳节,在一些公园内和大商场前都曾举办过悬花灯猜灯谜活动。
猜灯谜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猜灯谜。灯谜就是把谜语和灯结合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猜对有奖,流传至今。灯谜,虽属小道,然内涵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万象,非有文化素养,不易猜出,是锻炼思维,启发性灵的益智活动。
踩高跷在过去,一些乡镇还有自发组建的花会,元宵节时,他们常奔赴城内或邻村“走会”表演,出演跑旱船、耍龙灯、跑竹马、踩高跷、舞狮等社火演出,深受人们的喜欢。
元宵节快乐HappyNewYear总之,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挑灯笼,逛庙会、看花灯、踩高跷、舞狮子,简直太热闹了。以前因为种种原因,元宵节的习俗有些被遗忘。最近这些年,人们提倡复兴传统文化,对元宵节逐渐重视了,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都是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祝福在中国是必不可少的,祝福别人的同时也在享受别人的祝福,愿新的一年诸事都能顺顺利利。
新年的祝福
编辑:庄笑琳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