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节,国家大剧院上演一部好剧

发布时间:2020-10-27 17:44:35   点击数:

19日晚,由民盟中央与中共河南省委共同策划打造,民盟河南省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袂出品,民盟中央艺术团、民盟河南省委艺术团联合制作,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话剧《焦裕禄》,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春演出季”开幕式剧目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邹晓东,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程红,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凌,河南省副省长、民盟河南省委主委霍金花和首都各界近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随着开场音乐的响起,分钟,讲述了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临危受命、隐瞒病情,为“治理三害”改变兰考贫困面貌,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的感人事迹;呈现了焦裕禄在一名县委书记、一个儿子、一位丈夫和父亲各种身份交叠之中朴素、真诚、充盈的内心世界;诠释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该剧将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述说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以“治理三害”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裕禄与身边人的故事为切口,建构历史和空间情境,采用多视角叙事方法,营造戏剧张力和冲突,使我们熟悉的英雄人物,在剧中“治理三害”困难重重的史诗般铺陈下,在细腻的内心矛盾、痛苦和挣扎的刻画下,更具有真实感、朴素感与温暖感,进而吸引观众、打动观众、感染观众。

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不制服兰考的‘三害’死不瞑目”的奋斗精神,在剧中打动了要外出逃荒的村民留下治沙,感染了妻子、女儿、战友、母亲和身边每一个人;同时也震撼了现场的所有观众,演出现场掌声不断,观众眼含热泪、感动不已。

演出结束后,现场千余名观众鼓掌欢呼,久久不愿离去,认为该剧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兼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精品佳作。

△演出结束后,丁仲礼等慰问演员

该剧历时三年完成,编剧、导演、主演、作曲等主创团队均为民盟盟员。丁仲礼主席、陈晓光常务副主席、张平副主席多次赴河南审看并提出修改意见。创作话剧《焦裕禄》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民盟在文化艺术界的特色优势,为树立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参政党的积极贡献,以新的履职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周年献礼;更是希望将该剧作为民盟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新成果和重要载体,动员民盟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立身立德立言立行,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民盟的历史使命。

期间,中共河南省委对话剧《焦裕禄》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提出要与民盟中央共同打磨提高该部文艺作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该剧自首演以来,即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先后荣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和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等奖项。

今日(20日)晚,该剧还将在国家大剧院继续上演。如果您在北京,不妨前往观看。

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兰考县调研,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年3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赴兰考调研指导中共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年七月十五日

一座丰碑人敬仰,不朽精神励后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ly/11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