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年middot松藻煤矿往事

发布时间:2021-3-1 8:06:56   点击数:

老川黔铁路穿过松藻煤矿(熊伟

摄)

松藻煤矿地处松坎河流域的高山峡谷中。松坎河谷深、水急,陡峭的山壁上植物茂盛,四季皆有美景。

据史籍记载,重庆市綦江安稳镇的杨地湾、观音桥两地存储有大量的煤炭,明清时期,这些地方的居民便开始自发开采掘取露头煤作燃料。

清朝宣统二年(公元年),四川省矿务总公司派人对这些地方的煤炭存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探测,并把这些地方进行了统一编号。当年就派劝业员在黄家山煤矿(编号:)和笋子垭煤矿(编号:号)立碑定界,准备日后开采。如今,两块清代立下的煤矿界碑仍然健在,成为我国开采煤矿,造福于民的历史见证。

始建于清代的同华煤矿是安稳镇境内的第一座煤矿,也是川黔地区早期的有规模的煤矿之一。

据老一辈人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镇居民生活的能源主要是煤炭,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煤炉,厨房的一半空间都用来堆煤炭了。机关企事业办公楼有专门的锅炉房,街上的餐饮店,街边小食摊都是用煤炉,天空中长期煤烟滚滚。

那时候,全国各地都缺煤。城镇居民买蜂窝煤要排长队,还必须持限量供应的购煤本,政府号召城镇居民节约用煤。在这种形式下,煤炭工业不断发展,蒸蒸日上,“我为祖国多产煤产好煤!”是那个时代煤矿工人的最强音。

年,在轰轰烈烈的煤矿建设中,松藻煤矿应时而生。当年已探明松藻储煤量1.1亿吨,可采煤层有三层,主采的K3煤层,厚达2至3.8米,年产煤万吨。

年,原松藻矿务局画册上介绍的松藻煤矿

松藻煤矿与同华煤矿同在松坎河流域的高山峡谷中,同时开采一块煤田。同华煤矿采煤工艺原始落后,煤产量也不高。当年的松藻煤矿采煤设备先进,属全机械化开采,煤种为动力煤和民用煤。所产煤炭主要为重庆电厂,珞璜电厂,四川和重庆两地提供工业和民用煤。

为了多采煤采好煤,为祖国的能源事业作贡献,当年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到松藻煤矿支援煤矿建设。他们不仅把青春和热情献给了煤炭事业,还在矿山安家落户,将自己的子孙留在煤矿。

准确的说,松藻煤矿是一个移民“城市”。

自年开矿以来,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就纷纷来到这里,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拓山开路,在坚硬的岩壁上建起了街道、住宅、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在湍急的松坎河上建起了桥梁,连通河流两岸,把湍急的松坎河两岸变成了经贸繁荣的现代化煤城,把悬崖峭壁建成了健身公园,把优质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祖国各地。

松藻煤矿职工住宅依山势而建(熊伟摄)

那些年,松藻人引以为自豪的是,煤矿附近有一个石门坎火车站。在那个交通事业落后的年代里,贯穿松藻煤矿的老川黔铁路就是松藻人的出海大通道。

因为松藻煤矿生活着六七万人,石门坎火车站也因此十分热闹。松藻人,也包括当年的松藻矿务局5大煤矿的职工家属,差不多都是从石门坎火车站坐车奔赴全国各地。想当年,松藻人出门就坐火车,石门坎火车站让松藻人出行方便,火车站让松藻人骄傲,更让人羡慕。

松坎河从松藻煤矿流过,给煤城带来了蓬勃生机;老川黔铁路从煤矿穿过,让煤矿有了更多现代化信息;绿皮火车从煤矿驶过,矿山变得欣欣向荣,煤炭事业蒸蒸日上。

几十年来,松藻煤矿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比如:职工体育活动,因为场地限制,矿工们工余就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矿上每年都要举办职工篮球运动会。比如说川戏,矿工工余就喜欢坐在茶馆里听川戏,茶馆里的川戏只唱不表演,高吭的唱腔让矿工们津津乐道,矿上还有两只“职工川戏队”,经常到重庆、綦江、遵义等地进行交流。

最让松藻人骄傲的是,他们的龙灯队,耍龙灯耍的如火纯青,不但逢年过节在松藻矿上表演,还要到矿务局表演,到重庆市去表演。松藻龙灯队表演的“火龙”和“打铁水”是一绝,常常都是元宵节晚会的压轴戏。

松藻煤矿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当年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的许多文艺活动都放在松藻煤矿举行。

著名“煤矿工人画家”税清应

“煤矿工人画家”税清应的作品

》》作家冉红艳

松藻煤矿有袁蜀继(年)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有画家、作家……

松藻煤矿工会俱乐部的税清应,当年被誉为中国“煤矿工人画家”,他的国画作品是当年中国煤炭部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如今,像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都留有他的作品。税清应的山水画作品,扎根在煤矿、生长在大峡谷美景中,主题多以煤矿为主,风格独特,画面空灵,意境悠远。深受国画大师们的赞美。

松藻煤矿也涌现出了像李北陵、冉红艳等这样有名的作家。

更有像夏洪亮、陈善福这样的工人摄影家。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影响深远,是他们的作品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这个深居在松坎河峡谷中的松藻煤矿。

全国劳动模范(年)袁蜀继,松藻人称他“袁劳模”。他是采煤工人出身,当年是矿上“标杆”集体采煤三队的队长。袁蜀继他年被评为松藻矿务局劳动模范;年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特等劳模;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图为画册图片翻拍)

餐饮方面,比如说,松藻米线,把豆芽、调料和高汤放进一个铝水瓢里熬制,再放入米线一起煮,仅仅是煮法上就是一绝。

松藻豆花饭,因为价廉物美,蘸水佐料独特而受欢迎,松藻人喜欢早餐吃豆花饭,男人们吃豆花还喜欢喝二两烧酒。这也是松藻人特有的饮食习惯。因为他们生活在高山峡谷中,因为他们从事的是重体力活儿。

松藻米线、松藻豆花饭等大众美食,已成为在外拚搏的新一代松藻人对家乡的念想。

松藻煤矿的煤仓就建在老川黔铁路旁边(熊伟

摄)

》》松藻煤矿的煤仓运输线跨过松坎河

文图

雪燃工作室◎编辑

丁香花

綦江90后作家张雨荷创作的长篇小说《温暖的火车站》由希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关于老川黔铁路绿皮火车、石门坎火车站、松藻煤矿的故事。十年前,小学生马来凤和妈妈从重庆返回贵阳的途中,马来凤因下车为妈妈买药而错过了坐火车,被滞留在了老川黔铁路线上的石门坎火车站。来凤滞留在的石门坎火车站的几个月里,经历了一生中最温暖的人和事,她在大家的关爱中克服恐惧、学会等待,从自己和周围人的经历中体会社会大爱和人性的美好。

高山峡谷、河流、铁轨、站台,古老的黄葛树,热闹的的候车室,川流不息的乘客,小贩的叫卖声,走街串巷的糖果艺人……

这是小说中描写的十年前石门坎火车站的热闹景象。张雨荷是在松藻矿务局长大的90后,她在松藻矿务局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对煤矿有着深刻的记忆。

小说用朴实的语言,从儿童角度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川黔两地的民俗风情画卷,对煤矿、对乘务员,以及即将消失的绿皮火车,都寄托了无限眷恋的人文情怀。

每册定价:25元。网上书店,新华书店均在销售。该书适合9岁以上的读者阅读。

图为年印制的原松藻矿务局画册

逐梦綦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nr/119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