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古典文化科普上元节

发布时间:2021-7-31 10:39:49   点击数:
白癜风的影响 http://www.a5city.com/m/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壹、节日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不少地方还有舞狮子,踩高跷等民俗活动。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泪湿春衫袖。

不见去年人,

月与灯依旧。

今年元夜时,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夜时,

宋·

欧阳修

生查子

·

元夕

贰、节日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又称“打灯谜”。每逢元宵佳节,各地都打出灯谜,希望平安喜乐。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传说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因此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十分受欢迎。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是两种叫法,但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吸引着观灯群众。

太原的花灯较为著名,其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而出名。

叁、社会影响

文化价值

元宵节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寄托了中国人平安喜乐,和睦相处,团团圆圆的美好祝愿。

历史价值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形成元宵节的风俗有重要推动意义。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仍然在延续和传承,始终是人们割舍不断的情愫。

经济价值

元宵节充分带动了节日经济,花灯,汤圆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肆、下面出几个灯谜考考你吧!

灯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有根不着地,绿叶开白花,到处去流浪,四海处处家。(打一植物)

浮萍

灯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一张小方画,无脚走天下。四周是锯齿,佳音传天下。(打一通讯用品)

邮票

灯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小小玲珑一条船,来来往往在江边。风吹雨打都不怕,只见划桨不挂帆。(打一动物)

鸭子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nr/127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