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内容 >> 漫游福建丨元宵狂欢节福建连城罗坊走古事
图文:凯德印象
连城,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是闽西客家人的祖籍地。这里还保留着完好的元宵节民俗,而连城的罗坊乡,元宵节更像是一场盛大狂欢节,,因为他们有一种叫做“走古事”的大型民间祭祀活动,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
走古事这个传统据说来自湖南,古代连城罗坊常闹旱涝两灾,当地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过来,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慢慢变成了元宵汉族民间娱乐活动,自此流传延续至今。
每年走古事都会在农历正月十四、十五举行。“走古事”有七棚,所谓“棚”,即扮演古事的轿台。每棚古事有两名7至10岁左右的男童按戏曲装扮,脸上画上脸谱,身穿戏服,一名主公,一名护将。七棚人物分别是领先的天宫、武将;后面依次排列为李世民、薛仁贵,刘邦、樊哙,杨六郎、杨宗保,高贞、梅文仲,刘备、孔明,周瑜、甘霖。
由小朋友扮演的主公要直立在一根铁杆上,踩高跷时腰身用铁圈固定;古事走起来摇摇晃晃,惊心动魄;护将则坐在轿台上,用手托起主公,形成两个层次。轿台是由木柱镶成的方形框架,四周饰以精美的画屏、两根轿杆,每棚约多公斤,需用22人抬。这种客家人的传统又叫“飘色”或“铁枝”,在福建和广东一些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还保留着。
罗坊走古事有陆上和水上两场,一般要“走”两次,正月十四一次,正月十五一次。正月十四这天一大早,抬“古事”的青壮年就穿上红衫,打红绑脚,穿新草鞋,抬着古事,以天官领路,其他六棚跟随,后有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十番鼓乐队,一路鸣铳,来到罗坊的屋背山坪。
此时数以万计的乡民和游客早已等候多时,长枪短炮,呼唤呐喊。村民把菩萨轿、彩旗、宝伞置于中间,“古事”列队抬在外围,奔走在约米的椭圆形的跑道上,除领头的天宫不能超越外,后面六棚古事竞相跑前,每跑两圈,休息十分钟。鸣一响铳为号,又开始下次竞走,如此重复四次。第五次改跑为游,走“剪刀叉”,第一圈顺走,第二圈逆行,此次不限圈数。
第二次是正月十五上午。此次“走古事”,上午仍依正月十四的走法,到正午一时许,“古事”列队从云龙桥下河床,鼓乐队互相泼水至湿透,然后响三铳,“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而走,竞争激烈。规矩一样,仍是不能超越天宫一棚,但后棚若能超过前棚,则视为吉利,于是“古事”们在溪里群追群赶,高潮迭起,直到抵达终点河边为止,一年一度的“走古事”这才告终。
近年来罗坊走古事不仅吸引了本地人来看热闹,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摄影和民俗爱好者的到来,今年的罗坊走古事,有来自国内外近5万人赶来参加。罗坊乡政府考虑到安全因素,也更改了一些规则,将以往的竞技取消了,使得走古事成为一种元宵节的热闹狂欢节活动。
罗坊走古事
时间: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十五
地点:福建连城县罗坊乡
简介: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每年元宵节,村民抬着古事棚先在陆地竞走,然后列队下河逆水狂奔,场面壮观热烈,这亦是罗坊走古事,同时又有"山村狂欢节"之称。
交通:连城机场如今有到杭州和深圳等地的航班。龙岩也有高铁站。从机场和高铁站都有的士可以到罗坊乡。
陆地上的竞技,要跑起来
走古事表达新一年的美好祈愿,是客家人的特色习俗
古事棚在广场展开了激烈地竞赛
每棚古事有两名10岁左右的男童按戏曲装扮
齐腰的水深给奔跑增加了难度,走古事由此也进入高潮
岸边走站满了来观看的人群
载着女孩子的彩轿先到达祠堂
进祠堂的时间到了,各棚的古事抬轿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经过弯弯曲曲的小巷冲进祠堂
祠堂里有老人在上香
在祠堂门口稍作停留,古事棚继续出发
古事棚开始在村中巷道中穿行
古事棚还进入了罗坊乡政府
古事棚在村中巷道走过后来到广场
彩轿里面的是女孩子
正在绑铁枝的村民
街上都是来观看的附近乡民,还有全世界来的游客
在观看绑古事棚的人们
锣鼓声声,古事棚马上要来了
扛着彩旗的村里其他孩子
在祠堂门口抬轿子的大爷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商用,转载请注明出处。博客文字与图片除注明外,均为本人原创。工作联系工作邮箱:kelvin
kdimage.在线咨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