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有上元节中元节,别忘了还有quot

发布时间:2018-3-12 21:04:48   点击数:

下元节

今日"下元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节日起源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节日意义

下元节:虽然下元节和中元节习俗有一些类似,但是下元节的节日意义更多在于祈福、禳灾、拔苦、谢罪。特别是对于水利相关的活动,与下元节水官诞辰有密切联系。

祈愿神灵

下元节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据说:这天是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同时还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

有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节令食品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仲秋节吃月饼等等。

下元节也有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节日养生

随着气温迅速下降,此时不仅容易发生伤风感冒等外感疾病,而且容易诱发慢支、哮喘、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作。此时需要及时添衣,尤其要加强头、背、腹、足等部位的保暖,以防虚邪贼风侵入。

当彩虹轻轻划过天际,那是美;当瀑布飞流直下,那也是美;当我们手牵着手,一起发现美、创造美,那更是美!在这里,期待更美的你!









































治愈白癜风偏方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nr/84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