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起源 >> 文化且看大忽悠东方朔,如何忽悠出一个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因为正月是“一元复始”之时,正月十五之时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元宵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各个传说中都有与元宵节相关的习俗,当中很多古代习俗、传说。
一说为古代火把节演变而来;
一说为汉文帝为庆平灭“吕乱”而设;
还有道教庆祝“三元”之中天官诞辰之说......
反正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咱们今日也来聊一聊这元宵节的来历,即是趣说,权当小说家言。
话说西汉武帝年间,有一名臣叫东方朔,这人好诙谐,来看看他给汉武帝上的自荐书:“我东方朔今年二十二岁,身高1米9。双目有神像明珠,牙齿洁白如编排贝,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做天子的大臣吧!”汉武帝一瞧:嗬!这人够不要脸,我喜欢!来当官吧!于是东方朔自然就到了皇帝身边。
要说这家伙,属实有些厚脸皮,正月初十,进宫去到御花园偷摘皇帝的腊梅,不过联想到他还干过在御书房撒尿这事,貌似也不算什么了,怪不得李白对他推崇有加,可能“醉酒脱靴”就是模仿他了。
闲言少叙,话说东方朔正折得起劲,忽听得有女子嘤嘤哭泣,好奇宝宝东方先生一看御花园井边有一少女,正自哀哀哭泣,凑上前去问:“姑娘你怎么了呀,这大过年的你干嘛跟这哭啊?”
姑娘一看这是皇上身边红人东方先生,就把原因娓娓道来:我呀是宫中宫女,进宫数年,久不得见亲人,因此思念伤感,每逢年节更是悲伤欲绝。又道:先生您是全天下最聪明的人,赶紧给我想个办法见见家人吧!说罢梨花带雨,纳头便拜!
要不说人家东方朔聪明绝顶,眼珠一转,哎!有主意了,姑娘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啦!
他跑到元宵家里说了此事,又对元宵的妹妹安排一番。自己呢,则打上算卦幡子,上街给人算命去了,说也奇怪,这天到他摊上算命的人卦签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那可不,他这一卦盒子就这一个签啊!
这百姓不知道啊,这还了得!要不说封建社会迷信呢,大家伙就围住东方朔: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啊?求问如何消灾啊?
这东方朔摇头晃脑道:“我夜观天象啊,长安将有一场大火!”众百姓慌了,急忙问:“那这个,如何化解啊?”东方朔道:“正月十三,有骑黑驴的少女从南方而来,此乃火神君,大家需跪在道边苦苦相求,方能知解灾的办法啊!”
于是众百姓依言而行,果见一红衣少女骑驴而来,众人于是苦苦哀求,那少女似有不忍,乃道:“正月十五火烧长安,此乃玉帝旨意,我虽有不忍亦无可奈何。”众人不断哀求,少女无法,终于遗下一张笺子道:“将此笺送去皇宫,灾厄或可有解。”说罢,催动小毛驴,自去了。
早有人连夜将笺子呈到御前,没出正月,皇上也就是汉武帝刘彻正跟后宫放假休息呢。一看下边呈上一张笺子,上书:“正月十六,火烧皇宫;要想消灾,汤圆花灯。”这......嘛玩意?有人要火烧皇宫!赶紧的,宣东方朔进宫,那家伙主意多!可不嘛,是主意多,要不怎么又当导演又当主演的。
接了圣旨,东方朔赶紧赶到御前:“啊!皇上,这大过年儿的,您找微臣什么事啊?”皇上把那笺子拿出来:喏,看看。
东方朔接了笺子:“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嘶~”皇上上去就是一脚:“牙疼是怎么着你?”
东方朔忙道:“陛下,此乃火神君的法笺啊,这个火神君呢爱吃汤圆,咱们让宫里宫外群臣百姓,多做汤圆,多扎花灯,到处巡游!这一来呢,俗话说吃人嘴软,她吃了咱的汤圆哪还好意思火烧长安?再者玉帝看到满长安灯火,肯定就以为烧完了呢!”
皇上一听乐了:“好嘛!爱卿真乃足智多谋啊!火神君你都敢贿赂!玉帝你都敢蒙!就照此办理!”好嘛!皇上也不想想,玉帝都敢蒙还不敢蒙你个皇帝吗?
诏令一下,群臣百姓们做汤圆,扎花灯。东方朔让元宵姑娘做了上供火神君的元宵,敬送给皇上上供,又扎了个大大的花灯,上书大大的“元宵二字”。到了晚上,全长安的人都提着灯笼满街溜达,长安城几成不夜天,热热闹闹闹了一宿!而元宵姑娘也终于趁机出宫见到了自己的家人!
正月十六一过,皇上和群臣百姓一看:嘿,还真是平平安安,没事!要不说人家东方先生有学问呢!皇上高兴:来年继续!
于是,元宵节就此流传了下来。
随着历史的进程,到了隋、唐、宋等朝代时,这个节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更多习俗融入其中: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等。
以上均为传说,博君一笑,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