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96岁医生每周3台手术,拯救了

发布时间:2022-4-12 1:00:06   点击数:
程少为怎么挂号 http://pf.39.net/bdfyy/zqbdf/200921/8231855.html

悬壶济世

医者仁心

“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念。”

——吴孟超

《朗读者》第二季来了一位96岁老先生,是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节目中,读着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董卿流泪了。信里到底说了什么?

吴孟超:96岁每周坚持三台手术

今年96岁的吴孟超,拯救了超过位患者的余生。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他有力地说道:“我会把一生的精力贡献给医学和科学!”

因为他和他的学生,我国的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20世纪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

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父亲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也做了一点事情。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名誉算什么?!别人不敢做、怕出事的手术,他也做!

“谢谢”这两个字,是吴孟超耳朵边上听的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面对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别人都不敢做手术的时候,吴老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在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

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许多时候,辗转找上吴孟超的患者已经病入膏肓,还不乏已被其他医生划下过“最后大限”的人。即便再绝望的人坐到吴孟超面前,都不会听到“不治”。

吴孟超的医者辞典里不设人生倒计时,他常会笑着与病人说:“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争取再活五年!”

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令董卿读哭了

节目中,董卿分享了几封他人写给吴老表达感谢的信。

董卿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其中一封,是和吴孟超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的,她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

“认识您三十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

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叹口气说,

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如今的吴孟超,已经是鲐背之年,他见惯了生死,也看透了生死。即便他用双手从鬼门关带回了上万生命,他也知道,他只是个凡人——在未来,也注定有自己无能为力的一次落子。

于是,他不去计划,也不去考虑。

在生命的极限到来前,他抓紧时间,在每天的工作当中不浪费自己一寸的生命。

这个96岁的老人,依然坚持每天七点吃早餐,而后就去病房查房、看门诊,每星期还有三台复杂的手术。

年,吴老被推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在奖项委员会对他进行考核时,考核组成员想约他上午谈话,他说上午有手术,建议安排在下午。

起初有人猜想,这肯定是位特别重要的病人。后来才知道,那是位与吴老素昧平生的河南农民,病情重,家里穷,吴老只想尽早为他手术,早半天解除痛苦,也能少交一天住院费。

年春节前夕,央视春晚上海分会场,傍晚时分,吴老准时抵达彩排现场。一个多小时前,他刚刚成功为一名乙肝家族史患者动完手术。“丙申年还有最后几天,医生不能封刀,因为病不等人。”

他一身戎装,声音醇厚里透出暖意,“今天手术后,这位年轻的姑娘大概可以在元宵节前回家。又多一位病人回家过年,这是医生的‘万事如意’。”

德不近佛者,不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以为医。吴孟超用一生在践行恩师裘法祖的话。每一天都与病人一起度过、与工作一起生活,吴孟超只怕自己时间不多。

他的学生满天下,许多人也已是小有名望的专家教授,但吴孟超依然把他们当做孩子一般的一遍遍地教诲,在朗读者现场,他引用了张晓风的散文《念你们的名字》: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我愿你们收到别人的感念。

网友留言:

75年,是一个凡人几近一生的跨度。但今年96岁的吴孟超,却在这段贯穿一生的职业生涯里,拯救了超过位患者的余生。

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一生,

因为他和他的手术刀,

而变成了万众的生。

点赞!致敬!

(来源:新读写,综合自CCTV朗读者、腾讯视频、新浪微博网友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qy/13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