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孙中山,三个旧历新年丨近代史论语
或许,《伦敦蒙难记》就像一星火种,正在黑夜中四散漂流。只要逢到一丁点适合的温度和燃料,就会酿成熊熊大火,从而改变中国,震动世界。
宫崎滔天是传统的武士,一度为日本外务省工作,负责调查中国的秘密反清社团的情况。在蒐集材料时,正好英文原版《伦敦蒙难记》发行到了日本,宫崎英语不错,一口气读完,非常震惊和感动。
在他眼中,中国人无非是清廷的奴隶,要么畏葸软弱,要么蛮横粗鲁,没想到还有如书中描述的孙逸仙这种奇男子,伟岸英武又胸有大志。
当即他将此书翻译成日文,以《清国革命首领孙逸仙幽囚录》的书名,于年在日本出版,这是第一部关于孙中山的日文传记。
此时东渡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越来越多,原本他们认为,孙只是个海盗山贼,洪杨之流亚,没想到竟然是个理想高远又心怀黎民的彬彬饱学之士。这些留东学子中很多都成为了孙的终身崇拜者。
年,宫崎滔天出版了自传《三十三年之梦》,被一个叫章士钊的湖南青年重新编译成中文,以《大革命家孙逸仙》的书名广为印发。章士钊在编译这篇文章的时候,误将孙的真名(孙文)和化名(中山樵)的姓氏连缀成文,于是“孙中山”之名流传于世。
1.
年,英国伦敦西区,波特兰大街49号。10月23日下午四点多,孙中山被绑架监禁十二天后,从后门走出清国驻英使馆,恢复了自由和安全。
在之前,清廷曾多次宣称,孙中山是个邪恶的暴徒。一些英国报纸也认同这个说法。有个“中国通”对此评论道:
“广州和湖南黑社会组织多如牛毛,此地活跃着中国式的虚无党人,当地称为‘哥老会’,即白莲教。”
他们认为,孙就是这种“白莲教徒”。
但是记者一见到走出使馆的孙中山本人,所有疑虑和刁难立即烟消云散。因为他们发现孙有着令人喜悦的容貌,乌黑发亮的双眸,裁剪得体的西服,优雅而略带羞涩的举止,还有一口漂亮的英语。
这一切都和“暴徒”、“邪教”、“恐怖分子”无关,分明是个受过系统英式教育的文明人。
因此,第二天,伦敦某些观察家就认为,孙中山完全应该造反,因为“那些出色的、受过教育的东方人,从文明地区回到蛮荒的故乡后,全都会那样做”。
这一点给了孙很大的启示,使他知道,要得到西方人对其事业的支持,就必须使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与姿态,尽量在价值观上保持认同而不能独树一帜。
因此,他早期的“民族主义”仅针对清政府,而没有外扩至列强。到辛亥革命成功后,甚至一度取消了这一意识形态目标。
由此,他也更明白了宣传的重要。此后的两个月间,他请康德黎用“SunYat-sen”的名义写了本英文小册子《伦敦蒙难记》,以彰显自己的机智勇敢和坚韧不屈。
康医生的文笔极好,流畅自然,饱含情绪,又不乏幽默,非常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事实上,当时孙的英语水平,还不能操纵如此长篇大论。但此书既署名为孙逸仙,旁人自然认为孙的洋务水平一流,必然也能在洋人名流中拥有一席之地。
不过,新闻自由的国度,受众的兴趣点非常容易转移。尽管当时英国人对于孙及其作品颇多好评,但没多久,这一切都烟消云散,孙依旧籍籍无名。
孙中山还需等待。不过也无妨,他才三十出头,有的是时间、精力和源源不断的机会。
2.
考察孙中山的一生行谊,自倡言革命以来,年可谓最平淡的年份。本年在清朝为光绪二十九年,岁在癸卯,对这位“逆贼”动向极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ss/1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