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品元宵,话团圆,涨知识,共祈愿
清风拂面,春意渐浓,又是一年元宵团圆时!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不一样的元宵节,让我们和家人一起品元宵,话团圆,涨知识,共祈愿!
元宵节起源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早在秦朝就兴起,西汉时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在早期形成过程中,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形成世代相传的习俗。
吃汤圆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浮圆子”,“汤丸”。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赏花灯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和艺术特色,它酬神娱人,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千百年来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以各种招式表现出狮子形态动作,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送孩儿灯
也称“送花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以求添丁吉兆。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风俗,在元宵节夜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见桥必过,谓之“度厄”,以求祛病延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于中国古代百戏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们一起学古诗
在元宵佳节,自古就有吟诗、猜灯谜的习俗,古人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小朋友们都听过哪些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你知道的呢~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切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猜一猜腹内香甜如蜜,心中花花绿绿,
白沙滩上打滚,清水池中沐浴。
(打一种食物)
一个坛子两个口,日里不走夜里走。
(打一个物品)
谜底▼
1.元宵
2.灯笼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猜对了吗?你还知道哪些灯谜,听过哪些和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儿歌呢?一起和妈妈爸爸想一想吧,记得在群里和老师互动哦,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分享!
正月里第一个月圆之夜,
蕴蓄着无尽的希望。
升腾起满心祝愿!
抬头望去,
明月在夜空之上,
照耀着,
不远处那片繁荣的春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