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古时元宵节胜似ldquo情人节rd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句中描绘的正是古时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现代元宵节似乎只有吃汤圆这一习俗被保留下来,西方情人节则年年“灯如昼”。今年元宵节难得撞上了情人节,全世界都在纠结“回家陪爸妈过元宵节”还是“陪男/女朋友过情人节”的选择题,或者也没有那么纠结,因为古时的元宵节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与其贪心地策划过“双节”,不如坐下来泡壶暖暖的铁观音,边吃汤圆边听爸妈聊聊古时元宵节那些事儿。
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春灯节等。元宵节是每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一盏盏花灯就会被高高挂起。除了燃灯,古时元宵节的习俗还包括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灯、猜灯谜、赏花灯、吃元宵等。
燃灯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祈祷新的一年喜气洋洋、平平安安。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在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赏花灯古时的元宵节胜似“情人节”。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在古时,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未出阁的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的就是元宵夜的情境,被世人称为元宵节谈情说爱的名句。
如今,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若是街上已经张灯结彩,不如带着老爸老妈和恋人,一起赏花灯、看烟花,一起看一场浪漫的电影,继续一路听爸妈谈谈他们当年的爱情故事。这样,亲情和爱情不就两全其美了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