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本日元宵福州人的元宵节风俗,你知道的有
本日元宵福州人的元宵节风俗,你知道的有
★福州蓝房买房好选择必备买房神器福州自古就有“海滨邹鲁”之称。福州元宵风俗严肃而活泼,浪漫而美好。不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深含滑稽的幽默感和浓浓的“虾油味”。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旧时,福州元宵闹花灯,成为春节的重头戏。
元宵的民俗
听说,福州元宵庆典,汉时为一天,唐时为三天,宋时为七天,及至明、清则为10天。故谢肇淛谓:“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者。
佳节期间,城内闽王庙、南后街,台江茶亭街、中亭街一带,灯火通明,彻夜狂欢。福州的乡镇街道会在元宵之夜游灯上街,结合迎神赛会。在迎神队伍中,都有伴随着民间文艺活动,如舞龙灯、高跷、舞狮、地下坪、陆地行舟等。
福州高湖太平龙灯,更是通宵穿街走巷,永夜飞舞。据老人说:龙灯舞分为两种:以色别,有黄龙、青龙;以动势别,有迎龙、舞龙。
参加者一般脚穿草鞋,扎腰束腿。表演时,群龙飞舞,小龙穿大龙,大龙卷小龙,双龙盘旋,时分时合,灵活自若。
还有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送灯。
天赐麟儿绘彩缯,
新娘房子霞光增,
宵深欲把金钗卸,
又报外家来送灯。
——杨庆琛《竹枝词》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福州民间送灯的盛况。福州话中“灯”和“丁”同音,所以送一盏花灯就有了另外一层美好的寓意,意味着“添丁发财”。尤其是对女儿已出嫁的家庭来讲,外家一定要在元宵节里送灯,表达美好的祝贺。
“观音送子”灯、莲花灯,最好是亲家舅用甘蔗挑着送去。挑着装有炒米糕、蛎房、蒜头、豆腐、柑、橘、梨等食品的小桶或钵到姐夫家。
第二年若还没有生育,就要送桔灯。桔与急同音。第三年再不生,就要送大刀灯寓意关公骑马灯来追了。
如果女儿已生有孩子,外家就会送“状元骑马灯”、“关刀灯”等,祝愿孩子能读书“中状元”。对出嫁的女儿,外家每一年都要送灯,一般要送到外甥16岁方止。
送灯的日子,并不是在元宵节当天,依照福州传统民俗,农历正月初八是传统的“送灯日”,从初八1直到元宵节当天的这几天当中都可以买灯、送灯。
元宵的花灯
福州元宵节花灯会,始于汉朝,至宋朝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元宵节这天,不但灯市光辉,还有摆设鳌山,供人玩赏的。
纸质做的桔灯、菜头灯、莲花灯等,形态新颖,色泽艳丽,独具福州乡土生活气味,引人注目。
元宵的美食
赛年糕是福州元宵节的另外一重要风俗。福州家家户户蒸年糕,元宵节期间拿出来比赛,看谁家的年糕蒸得大,蒸得好看,年糕越大越好看,说明这家人今年的运气越好。
在福州,老福州人元宵节当天并不吃元宵,主要吃“3粿”,也就是糖粿、芋头粿(肉丸)和菜头粿。对吃元宵,则是改革开放后外地人带进来并逐步被福州人所认可的一种食品。
除年糕、元宵,福州的元宵节还带点酒味。福州元宵节还有喝自家酿造的青红酒的习惯。▽▽▽
传说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将领王审知的部下吴阳和颜平被派到现在的福州台江区开辟港口、发展生产。这两员部将很爱饮酒,常因醉酒耽误工作。王审知下令不准吴阳和颜平再饮酒,只有在正月十五可以痛饮一天。解放后,该风俗曾一度被淡化。不过近几年,随着非物资文化遗产愈来愈遭到重视,喝青红酒的风俗逐步回归。
本文转载自福州城事《福州人的元宵节风俗,你不能不知道》
回顾精彩!猜你喜欢---点击浏览。
金山片区路升级福州拟投资2.5亿元修建新北路
注意!福州入学划片有重大调剂!就近入学打破
↓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