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明年再约龙岩各地元宵民俗集锦,太全了

发布时间:2021-11-21 14:11:34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这个年,所有人都过得异常艰难。不知道这次疫情让多少人原本的计划落空了有的家庭原本要趁着放假出去旅游有的人因为被隔离在本该团圆之际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有的人因背负责任而献出生命......原本繁华的街市变得空荡荡假期只能呆在家里哪儿都不能去往年的龙岩,春节元宵期间的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全部取消。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往年龙岩各地元宵民俗活动集锦,大家宅在家里的时候解解馋吧,咱们相约明年一块打卡,约吗?

连城姑田·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据考证邓屋八世祖邓应,出任潮州府检校,其弟邓恭仍居姑田邓屋。邓恭子孙到潮州探亲,在潮州看到舞龙,兴叹不已,便将龙画成图样带回姑田仿制,未几姑田邓屋于元宵节期间首次游龙,正月十四晚龙游中堡、厚洋等村落,村民们欢天喜地,家家门前点松明、放鞭炮迎接。

年,姑田游大龙以.5米打破了吉尼斯最长游行花车纪录,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连城莒溪·璧洲花灯

璧洲花灯,历史悠久,从宋朝开始,人们每逢节日都会制做灯笼、逛庙会、拜神明,民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在连城县莒溪镇璧洲村,这里的祖辈勤劳朴实、艰苦创业,为了庆祝节日,祭拜祖先,奉祀历史功勋卓著的名人和英雄,还依然坚持着这些民俗、这些文化,他们视这些为精神图腾、乡愁。

连城芷溪·花灯

相传,芷溪花灯由清康熙年间在苏州做官、娶苏州人氏为妻的杨燕山从苏州传入,逐渐由小变大,从少到多,从挂灯到游灯,活动亦更加丰富多彩。

芷溪花灯保留了古代苏州的花灯特色,以宫灯为主灯,外围配上花篮、纱灯、牡丹灯、鳖鱼灯,画上字画或装饰罗汉、古装人物等,用特制玻璃杯装好蒸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点灯,形成“纸做灯、油点灯、纸包火”的特色。

纸做灯:芷溪花灯的纸是用泰国、缅甸出产的通草纸粘在竹篾上制作而成的。通草纸三寸见方,是从碗口粗的通草千茎上用锋利的刀一层一层剥下来的,点上火以后,通明透亮。

油点灯:玻璃杯是特质的耐热杯,盛上蒸过的茶油、煮晒花生油,用细铁线制成的“火螺子”点灯。

纸包火:芷溪花灯主要分上下两部分,共99盏火,内部设计非常精致。

芷溪有一万多人口,按祖例,由黄、杨、邱、华四姓轮流为头出花灯,轮到人口多的姓氏时花灯可达百余个。

当地把主办花灯活动称“出案”,形成了按当地各个姓氏“按年轮流,八年一循环”的旧规。

擎灯笼靠的是手上的劲道,所以擎灯笼的个个都是壮汉,半蹲马步重心放低才能把灯擎得四平八稳。擎一段换一个人,他们每人肩上都搭着一条湿毛巾,一是擦汗,二是一旦花灯意外起火,眼疾手快将湿毛巾盖过去可灭火。

每年的芷溪游花灯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除了初五和初八不游外,一直游到正月十五才告结束。其中,初一至初七为“游庵庙”,只游到村里的庵庙中,祈福风调雨顺;初九开始为“游四方”,要游遍全村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宗祠祖屋,不但锻炼脚力,还为新年外出创业者壮行,更为增进全村四姓感情,推动乡村和谐安康。

连城新泉·犁春牛

连城县新泉镇的犁春牛,习俗可追溯至明初,源头则在中原。古时代无论官府还是民间,历来看重“立春”节令,官府每年都要举行“迎春”仪式,大小官员都要朝服在身,率僚属至城门外的田野间,祭拜春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借“迎春牛”、“鞭春牛”、“游春牛”和“犁春牛”民俗活动,告诫农民冬闲已过去,农事就此开始,务须辛勤耕作,切不可耽误农时。每到这个时节,家家就开始张罗,户户贴红联、备烧炮、宰鸡鸭,换上新装,欢欢喜喜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长汀彭坊·刻纸龙灯

在众多的龙灯中,长汀彭坊的刻纸龙灯以悠久的历史、讲究的舞龙仪式、独特的刻制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深受各界人士的青睐。

彭坊村刻纸龙灯,至今传承了13代,有余年的历史。彭坊龙灯的刻纸工艺复杂、风格独特、精致细腻,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年元宵节,各家各户自行制作龙灯。天黑时分,土铳齐鸣开道,三个龙头、龙尾从祠堂祭出扛往游龙的起点,各家各户把自家做好的灯笼按顺序接起来,游龙在村中穿行,乡村沸腾,村民狂欢。

长汀童坊·闹春田

“闹春田”是长汀县童坊镇举河村、举林村特有的传统习俗,“闹春田”又称“甩泥巴”、“走春泥”,有客家“乡村狂欢节”之称。

作为当地一年一度的大型客家民俗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村民们抬着上百斤重的关公菩萨在泥田里奔跑、角力,通过这番“闹”来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此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和谐合作,并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要开始新的一年的创业和劳作了!

长汀涂坊·抬菩萨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长汀涂坊镇的涂姓和赖姓村民都会抬着十几棚的古事和二十几盏花灯敬奉三佛祖师。

村民抬着佛祖塑像绕村子一周,经过的家家户户都要放炮,炮放的越烈表示这家人越旺,佛祖在家门口停留的时间越长,寓意日子越来越好。

上杭南阳·花灯龙

距今多年前的南阳花灯也称风灯,其制作工艺十分简朴,一盏风灯在1.5米左右的木板上钻孔、立四条柱,用纸把木板封围起来,中间插一根用浇蜡灌制的蜡管,点燃成灯。在四周的纸上用彩笔绘画或写上“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祝福语。

随着客家人生活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花灯制作工艺更加完美,花灯的形式,也由过去的四方形发展成瓶子灯、六角灯、八角灯等形式。灯也由单一灌蜡发展到用煤油灯、汽灯或用电瓶供电,装上彩灯,且不断闪烁。配上围花灯的玻璃纸,更增添了发光效果。当夜色降临,从四面八方汇集成的花灯,全部连接成一条长灯龙,在夜色中这条闪烁着吉祥红光的长长的灯龙曲折蜿蜒,乐声悠扬,烟火升空,显得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上杭庐丰·香灯龙

香灯龙表演,又叫“打香灯”“舞香龙”“秆龙灯”。在上杭县庐丰畲族乡和上杭东南片各乡镇流行,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香龙大约长二三十米,全部是用稻草编织而成,在稻草上再插满贡香。为了讨个好兆头,很多村民都争着插一把“龙头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村平安。

武平尧禄·元宵闹灯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新增男丁的家庭,会在正月十五前一天,用煎粄垒起一个如金字塔的神秘塔。

底部是一个大托盘,直径大约四五十厘米,几十甚至上百个像炸饺一样的粄子层层垒起,垒到顶部时,叠放一个如大松树果的粄子,顶上立上1个鸟形的粄子,塔形的中部四周再插上4只仰着头的鸟形粄子,整个高度在50厘米左右,工艺非常讲究。做一个大约需要20到30斤糯米,虽各家各户都是在自家独立完成,但做出的成品都极为相似。

由于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到目前为止连尧禄村民也叫不出这究竟叫什么,几百年来,家家户户全靠口传心教传承下来。

走古事,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是闽西客家文化特有的一种形式。在连城县、永定区盛行,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举行,也被誉为客家人的狂欢节。

连城罗坊·走古事

元宵佳节,连城县西北面的罗坊、北团、隔川等地盛行走古事,尤以罗坊蔚为壮观。

罗坊走古事的来源,据传为昔日本乡常闹旱涝之灾,当地罗氏第十四世祖曾任陕西宁州知府、武陵知县等职,卸任返梓时,即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授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民间娱乐活动。一直相继延流风行至今。

连城罗坊走古事

古事棚按房族为单元,一族一棚,当地有九大房族即为九棚(现减到七棚)。棚内装扮两位本族身体健壮、胆大的男童,一扮主角,一扮护将,均按戏曲规则着装、上脸谱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ss/132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