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浏阳习俗文化
浏阳大道
浏阳有赣语、湘语和客家语三大方言区,即江西方言区、长沙方言区和客家方言区,江西方言区主要分布于浏阳城区、北乡、东乡、南乡一带,属于赣语宜浏方言,为分布最广的语言,也是浏阳辖域内主要交际语言,即所谓“浏阳话”。长沙方言区主要分布在浏阳西乡的普迹、镇头、柏加、官桥、葛家、洞阳和枨冲及北乡的北盛、永安,这一带属于新湘语长沙方言,但与长沙城区方言略有不同,被称为“西乡话”,浏阳西乡话与长沙县话比较接近。客家方言区主要分布于地处“东乡”山区的大围山地区,包括大围山镇、小河、张坊、官渡、七宝山、中和等乡镇,被本地人称为“客姓话”或“东乡话”,与广东梅州的客家话几乎同出一辙。
客家语
客家人的历史是汉民族形成历史的缩影。西晋永嘉之乱时,为了躲避战祸而大量外逃的中原汉人,南迁到闽粤赣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世代相传。
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余年,在东区一些乡镇如沿溪、永和、古港、官渡等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仍能讲出流利的客家话,而其子孙却均不会讲客家话。“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客家人作为古代南迁的汉人,其语言也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韵古词,如:吃饭-食饭、睡觉-睡目、下雨-落水、你们-你等、我们-俺等,不知道-唔知个、衣服-衫裤等。[25]
浏阳话
浏阳城区以及南区大部所通行的“浏阳话”属于赣方言宜(春)浏(阳)片,为浏阳主体通用语言。宜浏片的特点是有入声,但不分阴阳,“百白绿六”等字声调相同。去声也不分阴阳。丰城和万载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阴入高,属例外情况。宜浏片除新余之外,声母送气都不影响调类分化。宜丰、上高、新淦、万载四县声调有变音现象,变音为高升调,表示小称、爱称,鄙称等感情色彩。[26]
湘语
浏阳湘语区主要分布在浏西新区及浏北新区等地,以镇头话为代表。
歌曲浏阳客家民歌
浏阳有18个讲客家话的山乡,广泛流传着一种客家民歌。客家民歌是客家人创作的口头咏唱文学,生活气息浓郁,内容丰富多彩。歌词比喻贴切,唱调高昂多变,富有山区文化特征,已流传余年。在客家聚居的山区,男女老少都爱唱,都会唱民歌,客家民歌营造着浓郁的山区文化氛围。这朵湘东原野的艺术之花,经受着伟大时代的生活洗礼,正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焕发新的光彩:“致富政策到山坡,客家人民唱新歌,荒山岭上变翠绿,家家户户钱粮多。”[27-28]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是集音乐、舞蹈、礼仪、服饰、建筑为一体、具有地方特色,专用于祭祀儒学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的古乐。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源自商周时期雅乐,是清道光年间浏阳人邱之稑以其毕生心血研究和调查,最终恢复、发展而成。邱之稑复制出早已失传的“匏”音,补齐了八音之缺。之后,他著《律音汇考》一书,同时编创了浏阳祀孔丁祭乐舞,在浏阳文庙开设礼乐局,教授全国各地来学习祭孔音乐的学生。其时,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名动天下,与山东曲阜孔庙祭孔音乐齐名,有“国乐古礼在浏阳”之美誉,浏阳由此而得“南方礼乐中心”之称。[29-30]
《浏阳河》
中国经典民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此曲原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首著名的歌曲,七十年代改编为古筝曲。乐曲中各段虽然都是对原旋律的原样重复和不加发展的变奏,但多样的演奏技法使音乐产生出鲜明的层次和对比,尤其是双手交替演奏的快速乐段及采用竖琴下行琶音的手法,精炼准确的表达湖南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年俗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称新年,又称“春节”。过去这一天雄鸡初鸣之时,由男主人起来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叫“开财门”。早饭一般只吃三十晚剩下的饭菜,寓情“有现成的吃”。而青菜芋头不能少,以示新一年里将“清清洁洁,百事如意。”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叫做去旧换新。长辈向晚辈和小孩赠送“压岁钱”,也有向年过花甲的老人送“压岁钱”的,但一般都改在除夕前送。
从初一起,人们见面相互“请拜年”。新朋好友间要专程登门“拜年”,叫:“恭喜!”或问“新年好”,以前还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的说法。春节期间,有请“春饭”的习惯。一般安排在初五以后,将亲朋好友邀在一起吃一顿饭,叫吃“春饭”。主要是团聚一起,共叙家常,总结旧年,计划来年,互相答谢。“春饭”十分讲究,要做足十碗菜,过去吃“春饭”时,桌上有鱼而不能吃,意思是有鱼(余)有剩,年年有余。
从正月初五至十五元宵节止,为舞狮、舞灯期间,队前有一人持一红贴,贴上印有“恭贺新禧”、“恭贺新春”等字样,这叫拜年贴子。发贴后,狮、龙要进屋拜年,主人见狮、龙来了,要燃放鞭炮迎接,走时要放鞭炮相送,狮、龙走后有一人收红包,叫做“赏封”。[31]
牛马会文家市镇由于地理位置与江西的万载、上栗、宜春等地毗邻,历史上商贸云集,市场繁荣,其中以“牛马会”最为著名。文家市的“牛马会”始于清嘉庆年间,是湘赣边界群众性、自发性的商贸文化活动,约定俗成每年农历十月初十至二十为会期,其内容最先以当时农家饲养的牛马比赛为主,故称“牛马会”,后发展为集牛马比赛、牛马交易、商贸活动、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边贸交易活动。
-----------------------------------------
扫扫码,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ss/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