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发布时间:2025/6/23 11:56:17 
北京中科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m/

作为一个农民来说,粮食就是我们的命,也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天气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庄稼的长势也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好在现在有更先进的天气预报和超级计算机,能够做出预警。

进入2月份以来感受到冬天寒冷的不是东北的小伙伴而是一直喊着热的广东人,从前几天的天气数据来看,南方是正月温度偏低最厉害的地区。其中广西、广东等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偏低超过4度,这个正月对南方小伙伴来说还是比较寒冷的。

在古代没有我们现在这种科学的天气预报系统,对天气的预测都是通过几代人长期记录天气结合劳作总结出来的,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农谚来指导农事工作。我们现在说起来很简单,其实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就拿二十四节气来说,老祖宗为了确定节气在哪一天,会每天白天观察影子的长度,太阳的角度,晚上观察星象位置的变化,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记录,最后汇总出来一个大概的平均数据来确定一个节气大概在哪一天。这个工作需要几代人来共同完成,父亲把观测的方法和记录的数据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他的儿子,代代相传,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所以,一个节气的的诞生是非常漫长的。

古代历法家是从夏朝的开始观察记录的,一直到了商朝才确定了冬至和夏至。之后又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到西周的时候才确立春分和秋分。到了春秋时期的时候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个节气,到了战国时期又增加了十六个节气。最后,到汉武帝时期才把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增加到历法里。你看,这个工程大不大,时间长不长?

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民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从此,二十四节气就成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时间坐标。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都是通过长期的劳作结合记录天气总结出来的,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字字珠玑。下面分享两个关于元宵节天气情况的农谚,来感受一下老祖宗的智慧,看看还准不准了!

一、老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老祖宗是通过八月十五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正月十五这天的天气情况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十五这天晚上阴天或者下雨,把月亮遮住了,那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就会下雪,雪花都飘落到灯笼上了。这和“中秋云遮月,雪打上元灯”,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我们现在来看,感觉像一个诗句,其实,这是老祖宗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来的。通过长期对天气的记录,最后发现一些规律,当天的天气情况会在30天或30天倍数出现与之相呼应的天气情况,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所以,老辈人的农谚绝对不是瞎编出来的。

那么正月里下雪好不好呢?老话说“瑞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说明下雪还是好的,能够缓解春季的旱情,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和早春种植作物的生长。

二、老话说“春正月雷打雪,人不炊地必震”

一般我们听到雷声都在炎热的夏季,正月即使下雨打雷也是听不见得。因为,上升的气流没有那么强烈,云层和大气摩擦不强烈,所以,即使打雷也听不见。听到雷声,说明上升气流比较强烈。古人把惊蛰节气之前的雷声称为“冬雷”,惊蛰之后饿称为“春雷”。俗话说“冬雷震动,万物不成”,“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等,意思是说,冬雷是不好的。所以,作为农民的我还是希望下点雪,下点雨好,但是不希望打雷。

三、老话说“大年初十雨雪连,元宵佳节天地寒。”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大年初十这天雨雪下一天,那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可能会出现天寒地冻的天气,也就是说非常寒冷。

我们从天气预报的数据来看,确实有一股冷空袭击我国,老辈人的农谚还是比较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xsfj/13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