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发布时间:2025/7/20 11:28:42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

过了大年初一之后最大的传统节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的名称不是来自应节食品——元宵,而是来自它的时刻,因正月又称元月,夜又称“宵”,正月十五是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这天晚上按照“除夕火,元宵灯”的习俗,家家户户点上各式各样的灯相互观赏,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汉高祖死后,诸吕篡权,吕后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人杀掉诸吕拥护汉文帝刘恒为帝。肃清诸吕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后来每逢正月十五晚上,举国上下点彩灯以示庆祝,汉文帝并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至唐朝时民间庆贺元宵节已达极盛,民间开展赏灯、放炮、敲鼓舞龙、耍狮等多种庆祝活动。

冀州区上世纪五十年代过元宵节是在大街上举办。先是架鼓队通过,队员男女都身穿红色带金黄边衣服,头扎壮士巾,腰系搭扣带,并有直径2米多的大鼓、中鼓、小鼓、镲、钹、锣等,鼓手们都叉腿、挺胸、两臂抡圆、奋力擂鼓,有时轻磕鼓边或双槌相碰,一双鼓槌上下飞舞,敲钹的人们都跳起来,他们前钹后钹,前后甩钹,双人对钹,成双对舞,扬钹击天,钹声、鼓声响彻云霄,大鼓、小鼓节奏分明,高音与低音交替相融,时而如万钧雷霆,惊天地,时而万马奔腾,按鼓谱敲出《闹新春》。

接着是耍狮子的,先由一人手拿着绣球引出狮子来,狮子紧跟绣球随着鼓点忽而翘首,忽而回头低顾,忽而首匍匐,忽而摇头摆尾,有时在地上翻滚,有时跳到桌子上,忽而蹦到柱子顶上来回跳,突然在柱顶上嘴里吐出“新年好!”,这时大家都叫好!

这时出现耍龙灯的,龙前面有人手举红色圆的宝珠引出龙来,龙头到龙尾有十三节,节下面有人举着龙尾跟龙头转,忽高忽低,成破浪形,龙头跟着圆的宝珠转形成龙戏珠。

紧跟着是踩高跷的,踩高跷的人都穿上各种角色的戏装,人们都描眉画脸,有装丑婆的,两手各拿着一个棒槌,还有装成钓鱼翁的,有的装成傻小子的,有的装成新媳妇的,总之装什么角色的都有,他们都坐着凳子上将两脚分别靠在两米高木棍上的二分之一处靠上的踏板上,用棉布紧绑住踏板上的各条腿,绑好后都站起来,这样人在高跷上就比人高多了,开始踩着鼓点扭起来,看热闹的人在踩高跷的前面放上桌凳,他们会踩着高跷跳过去,引起人们的喝彩声。

随着有抬杠官的,“大官”身穿红袍、头戴乌纱帽,坐在杠子上的椅子上,后面有人一压杠子,“大官”就会升高,他坐在上面,得意洋洋;这个人再一松杠子,“大官”就会一落到底,真是抬得高、摔得重,引得人们捧腹大笑。

接着有推小车的、划旱船、跑驴、练太极扇、太极拳、跳大头舞、二鬼摔跤、猪八戒背媳妇、武术、扭秧歌等表演。

到了晚上,大街上有很多路灯,灯上挂着谜语叫人们猜。

陈福顺

来源:衡水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xstc/13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