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丨国际范成新名片杭州这些社

发布时间:2025/3/25 9:58:53 

-06-:5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周洲钱祎通讯员叶慧芳

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迈入新时代,“国际范”成为杭州向世界递出的新名片。

年以来,杭州率先在全国提出“社区建设国际化”理念,目前已经推出了21个国际化示范社区。今年底,杭州将打造30个国际化社区,成为展示杭州面貌的重要窗口。

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了杭州一批国际化示范社区,听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居民们,讲述他们在杭州的生活故事。

营造双语环境

为中外友人提供便利

6月21日,记者来到春江花月小区。绿树掩映中,小区内几乎所有的告示、通知、警示牌等,都换成了中英文版。目之所及的各种小细节,都在显示着杭州首批国际化示范社区的与众不同。

春江花月小区是杭州上城区的高档楼盘,多为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大户型住宅。在外国人居住较集中的单元楼里,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居民,物业工作人员扳着手指头,细细数给记者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奥地利、澳大利亚……”

春江社区书记王晶介绍,小区靠近外国语学校和双语幼儿园,特别受在杭工作生活的外国家庭欢迎。为了打造新型国际化社区,他们也动了不少脑筋。“我们创办了双语报纸《春雨》,为了方便居民学习英语,每周还举办春江英语小讲堂。”

像这样的社区,杭州还有不少。杭州市民政局基政处副处长杨婷婷介绍,G20杭州峰会后,杭州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在杭入住。“我们在主城区做过抽样调查,个社区里,90%以上都有外籍人士居住。”

随着外国居民的增多,国际化管理与服务也在快步跟上。为了给外籍人员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下沙朗琴社区还专设了境外人员服务站点。站点建成后,外国友人要办理出入境手续、新居民的临时住宿登记等,都不用再跑到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

“无论是双语环境的营造,还是服务设施的配套,都是国际化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杨婷婷说,杭州制定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所有国际化社区的工作标准。其中,以公共设施为主的国际化社区空间占了较大比重。

这些举措都使外籍人士感受到自己不只是住在这个社区里,而是真正生活在此。

发布驻地计划

像杭州人那样去生活

在良渚艺术中心,新的驻地计划项目一经张贴,就吸引了一群当地村民前来报名。

正是通过驻地计划项目,村民“鸟哥”结识了法国著名艺术家让·弗朗索瓦·加弗提。在两个月时间内,“鸟哥”与加弗提同吃同住,还有15名村民完成了驻地艺术创作和策展。展览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每一个相遇都是一场迷。

驻地计划负责人、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馆长张炎说,每年都有一批海外艺术家,踏上良渚这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在冥思中寻找生活的本真。“许多村民也许不懂艺术,但是在与外国人互动的过程中,做出了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品,彼此也能从中获得认同感。”

作为杭州第二批国际化示范社区,良渚文化村社区在悄然中发生了许多改变。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把极具建筑美感的“大屋顶”搬进了良渚文化村;双语幼儿园和浙一门诊部先后入驻,搭建起了良渚村民的半小时生活圈;随着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的永久落户,良渚文化村里兴起了更多诗意的栖居之所。

“走进村里,就有家的感觉。住在这里,大家和谐共处,见面都会很礼貌地打招呼。”古盐女士是日本人,搬来良渚6年了。她觉得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更难得的是“毫无陌生感”的邻里关系。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甚至可以把家里的钥匙,放心地交给邻居。

“邻居节”“元宵节英语灯谜”“中秋团圆宴”……在杭州,社区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参与,让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同时,社区的社会组织还积极开展邻里亲善服务项目,搭建了中外居民交流平台。

感受和谐氛围

中外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社区国际化建设,让全体居民享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杨婷婷介绍,社区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xswz/12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