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看看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发布时间:2020-9-7 22:56:56   点击数:
◆◆◆元宵快乐

月十五闹红火,吃了元宵闹花灯。每到一年元宵节,人们免不了吃元宵、赏花灯。实际上,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眼看再过两天又将迎来这一节日,跟着我们一起看看各地都有哪些重要民俗。

赏花灯、猜灯谜赏花灯、猜灯谜可以说是各地元宵节都会有的活动。比如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烧火龙广东埔寨“烧火龙”已有近年的历史,每逢元宵节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铳炮三声巨响,接着锣鼓声起、烟花四射,随后火缆队、喜炮队、鼓乐队引出“火龙”,由德高望重的长者点燃后,几十名赤膊壮汉手擎“火龙”,在绣球的逗引下绕场舞动,龙眼闪闪发光,龙身五彩缤纷,在火海中翻腾飞舞,伴随着礼炮声、喝彩声,场面热闹而壮观。擎举“火龙”的勇士们则光着肩膀,任由火花溅洒在身上。

滚冰、吃冰据说在东北地区,元宵节小孩儿要从冰上滚过,并吃一小块冰,俗说此举可以保新的一年腰不疼、腿不瘦、牙不倒。

文艺踩街许多地方都会举办民间文化大游行。各地会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放河灯、照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

火流星在石家庄的民俗汇演中,“火流星”表演作为压轴大戏,千呼万唤始出来。民俗“火流星”,是一门融杂技与武术精髓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火流星是在一个球型铁丝笼里放进一块块燃着的木炭,再用数米长绳索连接起来。耍流星的人手执绳索,在空中甩动,或左或右,忽上忽下,炭火迎着风势越烧越旺。

四偷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偷青”即采青、摘青,将葱蒜萝卜脉菜芥菜等青菜“偷”些回来,让全家老少生吃或熟吃。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

铁水花火龙四川还会在元宵佳节表演,“铁水花火龙”,这项技艺是四川射洪县青堤乡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耍火龙、熬铁水、音乐配合,三者缺一不可,众多参与者齐心协力,才能将“铁水花火龙”表演到极致。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炸佛在福建泉州,每年元宵还会“炸佛”,当地人又称“逐火把”。据悉,这一习俗从明末开始延续,数百年未间断。烟雾迷漫中,精壮汉子头戴斗笠,赤膊上阵,抬着尊佛像,缓缓而行;抬佛队伍经过房屋时,村民们均会点燃事先准备好的大串鞭炮,争相“炸佛”,祈求平安幸福,相传炸了佛像胡须,来年能添丁,整个场面相当震撼……

稻草龙在湖南衡阳,当地人会舞着九市稻草龙走村串户,迎春送福,将整个乡村闹得红红火火。九市稻草龙兴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年被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腊八后,村里会召集男女老少,用上好的稻草精心编扎,正月初六兴灯走村串户,一直舞到元宵节。通过舞龙表达村民喜获丰收、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还有湖南长沙石燕湖“走三桥”,元宵“走三桥”就是发源于盛唐长安民间的风俗!与家人结伴来到郊外走三座桥,据说可治病强身、抖去晦气。

俗谚称:“元宵夜走三桥,上桥走走,万病无有;小孩走三桥,聪明伶俐读书好;小伙走三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走三桥,青春亮丽更苗条;老人走三桥,鹤发童颜永不老。”

元宵节,全家老少一起走三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康乐,在回味传统节日仪式的同时融入时尚的定向徒步等健身概念,既环保又健康,小编今年元宵要去石燕湖旅游区“走三桥”了,祈祷每位粉丝朋友新年幸福平安、事事如意!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虽然有些地方上的差异,但是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代表的意义还是相同的,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所以在元宵节,一家人在一起一定会吃上几个元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xgcs/10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