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晒宝万家欢乐闹元宵,佛山人的元宵节

发布时间:2021-3-21 23:28:43   点击数:
灯火良宵庆上元,万家欢乐闹元宵。转眼间时间就到了正月十五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佛山市博物馆祝贺大家元宵节快乐!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经典的传统节日。其起源传说始于汉武帝在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东汉年间佛教文化传入中土,汉明帝听从佛法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民众纷纷效仿,在正月十五点灯供奉佛祖。这一风俗从宫廷发展到民间,在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民间风俗节日。同时,这也是元宵节“赏花灯”习俗的起源。受中华文化传播影响,日韩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均有在正月十五庆节举办灯会的习惯。除了“赏花灯”“猜灯谜”等灯火相关习俗外,舞狮等娱乐表演也是元宵节的重要节目。舞狮作为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常常活跃于元宵节和各种集会庆典,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南狮北狮两种的不同表演风格,其中南狮则以发源于佛山的醒狮最具代表性。在南狮表演中,舞狮人上身披彩色狮袍,下身穿和狮身毛色相同花纹的灯笼裤而舞;“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手握大葵扇逗引狮子。舞狮表演时,还会配以锣、鼓、钹等乐器演奏,舞狮人配合节奏表演跳跃、叠罗汉、上杆、走梅花桩等特技动作,精彩绝伦,让人拍手叫绝。▲木版年画“庆贺元宵”,佛山市博物馆藏狮子为百兽之尊,古人认为它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兽,在元宵节和庆典活动舞狮,有着祝福来年事事顺利的美好祈愿。如今该风俗已远播海外,成为华人社区间的文化纽带。在驱病除灾方面,在明清时期还发展出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主要以在桥上走过“过桥”的方式来祈福。《帝京景物略·春场》《清嘉录·正月·走三桥》《走百病行》等诗词古籍上有着相关记载。随着时间推移,“走百病”风俗在各地有着进一步的衍生,其中在佛山就发展出在广府文化圈中有着广泛影响的“行通济”。该风俗流传至今已有超过两百年历史,如今每年元宵节及正月十六都会有数十万民众来到佛山通济桥,延续“行通济”习俗。“行通济,冇闭翳”的俗语也寄托着大众对未来一年事事大顺没有烦恼的美好期愿。除了户外节庆习俗,元宵节的这一天,人们还会制作节令食品“元宵”来庆节。据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虽然元宵和汤圆制作工艺和口感略有不同,也有“北元宵,南汤圆”的说法,但是大江南北的中国人都要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吃上一碗元宵或汤圆,才算是把节过圆满。▲民国“卖汤圆”烟卡,佛山市博物馆藏“赏花灯”“猜灯谜”“舞醒狮”“行通济”“食汤圆”等丰富多彩的习俗陪伴我们一起走过元宵节,带着祝福开启新的一年。最后,再次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工作顺利、阖家安康。新的一年也请各位读者朋友继续支持晒宝栏目!文:邓芮杨图:典藏研究部、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辑:佛山新闻网麦靖怡审校:李琪、陆惠嫦佛山市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xgcs/121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