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相关传说 >> 元宵灯趣
红红火火闹花灯乡村花灯趣味浓
我自幼就喜欢元宵节的花灯。
我喜欢元宵花灯的怡人之美,更喜欢元宵花灯的醉人之趣。
欣逢盛世。现代花灯之美已超乎想象。不但诸如“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这样的名句早已显得寒酸,即使搬出,罄尽溢美之词,也难以描述形容了。然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似乎又觉得有点美中不足,也许是我太保守或太偏执吧,我总觉得有的地方人为的商业色彩太浓了而元宵花灯固有的传统的节日情趣却淡了许多。所以,总能勾起我美好回忆的还是那具有朴实无华的美且趣味浓浓的乡村花灯。
乡村的花灯都是普通的农民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的,自然也就融入了中国农民世代相传的纯朴的感情,因而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充满了粗犷豪放又分外亲切的乡村情调。
一进腊月门儿,闲下来的人们就在孩子们的催促下做灯了。作灯的材料很多,木料、竹子、铁丝都可。但那不仅要花钱且不好摆弄。所以务实的农民还是更愿意用自己产的高粱“莛杆儿”来做。“莛杆儿”是高粱最上面结穗的一节,筷子般粗细,长有三尺多,最短的也有二尺上下,挺直光滑,外皮坚韧,里芯如泡沫塑料,可随意弯曲、剪切、拼接、绑扎。作灯既堪比竹木,又比竹木轻了许多,是做灯最理想的绝佳材料,可以随心所欲作出各式形状各异的灯。一般做的是方灯,圆灯或圆柱形,方柱形的灯,再复杂的有五角星形、六棱形、八棱形的灯。心灵手巧的还做出了十二生肖灯及其它鸟兽鱼虫灯。有的还能做出像画儿上画的那样的各种形状的宫灯。灯骨架外面大都是糊的灯花纸或普通的白窗纸,然后刷上桐油,不仅透亮而且可防潮防水。成形后就该是奶奶妈妈姑姑姐姐嫂嫂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别看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个个都有聪颖的心,灵巧的手,那真是剪个马儿四蹄腾空,剪个鸟儿展翅欲飞,剪个公鸡引吭高歌,剪个蝶儿翩翩起舞,剪个鱼儿跳龙门,剪对鸳鸯双戏水;用这些惟妙惟肖的马儿鸡儿蝶儿鱼儿鸟儿和栩栩如生的戏文人物、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大红双喜字和缤纷的花卉纹样把灯装扮起来,再用各式精巧的花边饰角儿、圈口、贴边,这时你再看,原来那有形无色的灯已色彩斑斓绚丽多姿了。如果再扣上油灯或点上蜡烛就更如宝珠流光溢彩,似百花竞相绽放了。
说到做灯就不能不说说北街一个杨姓大哥的灯和南街张姓大伯的灯。他俩的灯是最具特色的灯。.
杨姓大哥的灯是以精致漂亮见长的。杨姓大哥看上去是一个憨厚的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他可是农村里少有的心灵手巧的精明人,简直就是个作灯的天才。他每年都会推出一两款造型别致的花灯。他作的灯都是用普通的高粱“莛杆儿”插的,别致美观不说,而且还有一定科技含量呢。最有趣的是叫“走马灯”的灯笼。那骑马的唐僧、驾云的孙猴子、挑担的沙和尚、背媳妇的猪八戒的影子在灯上转来转去,更有意思的是唐僧的帽带和白马的尾巴还会左右摆动;孙猴子的祥云一上一下像真的会飞;沙僧的担子上下直颤悠;可笑的猪八戒的两只大耳朵还一劲儿忽闪呢。不仅孩子们看的着了迷,就连大人们也看的啧啧称奇。
张姓大伯的灯虽只是普通的灯,但他作的灯谜非常有意思。他的灯上不画别的东西,而是写了一条条的灯谜。灯上和灯下还挂了用各种颜色的纸条写的谜语。逢年景好的年头也准备一些红红绿绿的糖球儿作为“彩头儿“奖给猜中谜底的孩子。我开始只是看别人憋的抓耳挠腮的有意思,后来认字了,也试着猜,竟也猜中了一两个,于是就更来了兴趣。再后来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的谜语基本上就难不倒我了。其实他的谜语原本也算不上多难,都是极常见的。比如,“蹲着倒比站着高”(狗)“撂不正(鞋),“澥不稀”(酱)。“俩小小子儿一般高,每逢吃饭就摔跤”(筷子)。“长胳膊长腿长牛郎,哼儿唧儿入洞房,一心想喝红花酒,“啪”的一声见了闫王”(蚊子)等等。张姓大伯挺逗的,只要有人猜中他就会乐的眉花儿眼笑的。也许是他没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小孩子猜中就更高兴。见我们猜着他的谜语,吃着他的糖球儿他就笑的合不拢嘴了,似乎比他自己吃了还甜。
元宵节闹花灯“闹”意最浓的要数散“灯花儿”了,虽然“灯花儿”严格地说算不上花灯。“灯花儿”是用灯花纸或白窗纸作的。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的上午家家都要捻“灯花儿”。奶奶拿出灯花纸,妈妈端来豆油。把纸剪成巴掌大的片就可以捻“灯花儿”了。说来奇了,那纸片到了奶奶妈妈手上三拧两转就像变戏法似的成了一朵小巧的有底托儿有灯身又有灯头的状如洁白的兰花样的“灯花儿”。虽然奶奶掰着手儿教了好半天可是我和堂兄捻的“灯花儿”不是蹲不住就是“歪脖儿鸡”,气得奶奶一人给了一巴掌。一朵朵“灯花儿”整齐地码放在大瓷盘里,就像一朵硕大的白莲,煞是好看。盘里加上豆油或大麻子油,放到天黑,小“灯花儿”都吸足了油,就可以散了。
早早吃了晚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张罗散“灯花儿”了。一手提上自己的小灯笼,一手拿一个小木夹(或两根小木棍儿),先点着一朵,放在外屋的门墩上,然后从爷爷提的篮子里的大瓷盘里再夹出一朵,就着刚才散在门墩上那朵点燃,放在另一侧的门墩上,就这样一朵朵散下去,不一会儿就把院里院外都散上了闪着红亮火苗儿的“灯花儿”。这时我家那平时那么寒酸的小院竟也红火喜兴了许多。
院子内外散满又顺胡同一路向大街散去。当条条胡同撒满光明、充满喜庆红火气氛的时候,大街上也就灯火辉煌了。
皓月当空,亮如白昼。
大街正中悬挂着一溜几十盏红光四射的大灯笼,与之相辉映的是地上一串大“灯花儿”,这些都是村里的灯会放的;街两侧也有两串长长的彩灯,下面也衬托着两溜小“灯花儿”,那都是临街的户点起的;大街上的几百号人几乎人手一灯,穿梭往来,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忽悠悠,加上我们散的遍地都是的小“灯花儿”,一里多长的大街已滚成了一条五光十色的灯火巨龙。
当大人们观灯、赛灯、闹灯兴味正浓的时候,我们小孩子的兴致却仍在小“灯花儿”上。我们一会儿散“灯花儿”,一会儿到别人散的“灯花儿”上烤手,听说在“灯花儿”上烤烤手就不会冻了,如果在百家的“灯花儿”上烤了手这一整年都会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有一年我嫌人们的身体碍眼,看不清地上的小“灯花儿”,突发奇想地爬上了村里大牌坊高高的莲花底座,啊!我立刻为遍地小“灯花儿”展现的梦幻般的奇妙景致兴奋不已了:近看,红光摇曳,忽忽闪闪,如春风中绽放的朵朵野花;远望,忽隐忽现,闪闪烁烁,似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咳!,光顾了高兴了,怎么把我们的星儿朋友忘了,往常这个时候星儿正和我们说悄悄话儿呢。咦!怎么天上只有月亮婆婆慈祥的笑脸不见星儿的笑容呢?也许是生我们的气躲到月亮婆婆的身后去了吧?不会的,不会的!星儿们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儿呢。哦!是了是了,一准是见我们这儿玩的热闹,眼馋了,心动了,背着月亮婆婆偷偷下了凡,跟我们一起闹花灯来了。你看,你看,那满地一眨一眨的不都是她们笑迷迷的眼睛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