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56个民族风俗忌讳完整版,太难找到收藏

发布时间:2016-8-30 16:47:22   点击数:

56个民族风俗忌讳完整版,太难找到收藏

大江南北皆兄弟——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对热忱的主人回报,身为客人,这些礼节忌讳,还是要知道的!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各民族风俗忌讳大全,要看仔细了!

1、蒙古族(měnggǔ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采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每一年7、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忌讳: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忌用碗在水缸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乱摸乱动有宗教意义的法器、经典、佛像、佛阁等,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意拿走。

2、回族(huízú)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一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忌讳: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悍禽兽,自死的牲口、动物和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口;制止吸烟、饮酒等;制止崇拜偶像(雕像、神像)、制止玩赌,制止放高利贷等。

3、苗族(miáozú)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先人。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忌讳: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忌讳妇女与尊长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先人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准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

4、傣族(dǎizú)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很多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一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愿。

忌讳: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而且"小和尚""修身"时间会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风俗。他们的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风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

5、傈僳族(lìsùzú)

傈僳族每一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听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忌讳:祭鬼神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村庄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材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鬼神,会致使更重的灾祸。

6、藏族(zàngzú)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忌讳:不管到寺院的大殿经堂,还是到佛塔、转经亭、烧香台、玛尼堆等处参观旅游,都必须顺时针方向即从左到右绕行;进寺院大殿前,要脱帽;忌摸寺院内的各种佛像、经书、法器;觐见活佛、堪布时,说话举止要恭敬、高雅,递接东西时要双手献接,离开时要倒退几步,不得突然转身离去,否则被视为不礼貌;不能随手翻动玛尼堆上的石块;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忌用食指指导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示崇敬;进寺院大殿经堂或家里经堂时,不得吸烟。

7、壮族(zhuàngzú)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先人,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忌讳:忌吃田鸡肉;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忌讳。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8、朝鲜族(cháoxiǎnzú)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时期,每一年九月九日便被肯定为老人安慰日。

忌讳:朝鲜族妇女怀孕后有许多忌讳,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听说孕妇吃了鸭肉,生下的孩子手脚会长蹼;吃了兔肉,孩子会长出红眼睛;吃狗肉,孩子会早死;吃猪肉,孩子的皮肤粗糙。

9、高山族(gāoshānzú)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采。“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忌讳:忌生双胞胎,迷信双胎是野兽所在,预示着灾祸将至,必杀其一以为禳灾。

10、纳西族(nàxīz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一年农历七月2十五日的“转山节”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忌讳: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吹口哨。

11、布朗族(bùlǎngzú)

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点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一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忌讳:打扫寨子期间,不准人进出寨子。过新年期间出门顽耍,不准在外住宿。登入布朗族人竹楼时要脱鞋,表示尊重主人。

12、阿昌族(āchāngzú)

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忌讳:兄弟都结婚以后,相互不能进对方的卧室;不能让妇女住在楼上,男人在楼下;妇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门槛上,认为这样会破财。家里“运气”不好,要和尚念经,杀鸡一口,门上插一杆小红族,并在堂屋正中挂一个花圈,用一条草绳沿屋檐把院子围起来,以转“好运”。实施此法后,七天内不准外人进家,否则不吉祥,要破财。

13、怒族(nù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

忌讳:依照怒族的礼节,到怒族人家做客应带些烟、酒之类作礼物。儿童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鸡爪、鸡血,妇女在40岁前不吃心肺。

14、鄂温克族(èwēnkèzú)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忌讳:产妇未满月前,忌外人带枪或钥匙进屋,以防产妇断奶。父母在世时,儿子不得蓄胡须;下午忌理发、刮脸;忌说“死”,若老人死,要说“成佛了”;小孩死,要说“小活了”;搬家时,忌在曾死人的地点留下不洁之物,如指甲、头发、破布包、包脚布等。

15、鄂伦春族(èlúnchūn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1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2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每一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非常亲近。

忌讳:晚辈不准直呼尊长的名字,也不准把尊长名字告知他人,否则生下的孩子会没有骨头节。

16、赫哲族(hèzhézú)

赫哲族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愿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忌讳:他们规定,猎人进山后,不准说怪话和谎话。在山林中遇到大树桩子不准坐,他们认为这是山神爷老把头坐的,他人是不准坐的。冬季在山里狩猎,看到其他猎人的脚印不准踩。

17、门巴族(ménbāzú)

“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记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忌讳:忌讳在客人眼前走动,须从客人身后绕行。客人吃饭时不要吃光喝尽,须让主人家的锅里、碗里剩一些食品。客人未睡时,主人不能先睡。家里有人出远门,当天不能扫地。若家有病人,要在门口压有带刺的树枝,谢绝外人来访。

18、白族(báizú)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

33、拉祜族(lāhùzú)

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少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忌讳:主人杀鸡待客,客人不能主动拿鸡头吃,如主人拿给客人吃时,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辞或转让给他人。制止打狗杀狗。

34、黎族(lízú)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一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忌讳:忌头朝门口睡觉,因尸体才头朝门口待抬出埋葬。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能有祸事临头号。

35、珞巴族(luòbāzú)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分。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忌讳: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每一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

36、满族(mǎnzú)

满族主要散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年10月,正式把每一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忌讳: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1大安。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风俗。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37、毛南族(máonánzú)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是一定祭祀先人;二是多展开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一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先人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忌讳:毛南族信万物有灵,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信先人神灵及万物有灵甚于宗教。

38、仫佬族(mùlǎozú)

“仫佬”1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当中除十月、十一月以外,几近每一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先人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忌讳:仫佬族的民间忌讳其实不多,重要的是年节的11忌讳,忌天亮才起床、忌扫地、忌吃青菜、忌吃荤、忌洗衣物。

39、普米族(pǔmǐzú)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先人,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干。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忌讳:客人在普米族制止打狗,忌食狗肉、田鸡肉、马肉、猫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3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扫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猪。晚上不能扫地,不能吹口哨。傍晚不能理发、洗头、梳头。不能将鞋放在床头了,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

40、羌族(qiāngzú)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获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先人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集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忌讳: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坎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羽觞。

41、撒拉族(sālāzú)

养蜂是撒拉人最爱好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忌讳: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到撒拉族做客,必须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饮时避免提及猪肉等辞汇。

42、畲族(shē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先人崇拜,每一年2、7、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一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吃甚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忌讳:男子十八岁不结婚;如正月初一忌挑粪,忌抬轿,吹喇叭;忌当乞丐;忌食狗肉;不做民夫;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忌挑烘;三月三日不下田等。

43、水族(shuǐzú)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当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一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忌讳:水族人尊长称呼晚辈时,习惯用“小妹”来称呼,子女不管男女,都称为“小妹”。和水族人交往不能说“泥巴脑壳”四个字,由于这四个字水语的意思是“草包、脓包”,带有侮辱性。

44、塔吉克族(tǎjíkèzú)

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类似。每一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忌讳:禁食猪、马、驴、熊、狼、狐、狗、猫、兔和旱獭等动物的肉,和一切动物的血对用脚踩食盐和食品的人,被认为是罪人。见到盐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拣起来放在高处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制止用脚踢或棒打羊、牛等牲口,不得骑马穿过羊群或接近羊圈,并忌讳羊在产羔时去观看。如果骑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门口下马,更忌讳快马到门口下马,这意味着报丧或有其它甚么不吉祥的消息。应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

45、塔塔尔族(tǎtǎěrzú)

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类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季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忌讳:塔塔尔族最忌讳猪,不吃猪肉。禁食驴、狗、骡肉和自死牲口和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包括羊血在内)。

46、土家族(tǔjiāzú)

土家族民间十分重视传统节日,特别以过年最为隆重。每一年农历二月2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先人,每逢年节都要大敬先人,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忌讳:鄂西土家族忌在待客的油茶场中打3、4之外数目的鸡蛋。俗信,1个(鸡蛋)为独吞,2个为骂人,5个销五谷,6个是赏禄,7、8、9个则应了“七死八亡九埋”的不吉语,故习于打3个或4个荷包蛋待宾客。

47、仡佬族(gēlǎozú)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忌讳:清晨忌说鬼道种,晚间忌家中嘘声;正月初一忌扫地、向屋外倾水,忌捉虱,忌打骂孩子,忌见戳种;惊蛰日忌犁牛;春分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动土,不耕锄;七月十五忌儿童夜出;除夕、春节忌推磨春难;吃年夜饭忌头碗饭泡汤……解放后,迷信忌讳渐次消失,边远乡村,尚有残余。属于礼貌性的,仍多沿袭。

48、土族(tǔzú)

“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随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忌讳:到土族人家做客,进门前必须先呼喊招呼,否则,被视为无礼;进屋后上炕必须脱鞋,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忌讳同未婚姑娘开玩笑,不能在卧室里吐痰、擤鼻涕。

49、佤族(wǎzú)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情势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一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乞求平安的心愿。

忌讳: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1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在佤族人家里数钞票被认为不吉祥的,将要有灾祸。

50、维吾尔族(wéiwúěrzú)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一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忌讳:不吃未念经宰杀的牲口,不吃自死的牲口,不吃未放血的牲口,不吃猪肉。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整理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意拨弄盘中食品,不可随意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品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吃馕时不可将馕的背面朝上。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手。

51、乌孜别克族(wūzībiékèzú)

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

忌讳:不食猪、驴、骡、狗肉。

52、锡伯族(xībózú)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10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展开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忌讳:忌食狗肉,忌穿着狗皮制品;不准坐、踩或跨过衣帽、被、枕;穿过的裤子、鞋袜不能放高处;不准坐、踩锅灶,也不准坐或站立在门坎上;不能在屋内吹口哨;若大门口挂有红布条或一束草,表示家有病人或产妇,外人不得入内。

53、瑶族(yáozú)

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记念先人的盛大传统节庆。

忌讳: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54、裕固族(yùgùzú)

裕固族的节日风俗反应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依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风俗。

忌讳: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原因,听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忌讳。

55、彝族(yízú)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先人。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一年的农历六月2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忌讳:饮食忌讳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

56、汉族(hànzú)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代。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散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4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散布。

忌讳: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三,忌踢门坎、扫地、抹灰、倒垃圾、挑水、劈柴、动用刀斧锄、动土和打骂人等。









































北京白癜风医院
我市电子商务培训如火如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fsxg/12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