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民俗甘肃各地传统元宵节的别样风俗

发布时间:2021-11-26 12:35:13   点击数: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前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民间传说中把元宵称为“汤圆”,是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2月11日就是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兰州人又把过元宵节叫做“过十五”,那么,甘肃各地过元宵的风俗还有哪些?又有多少人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兰州花灯

兰州:花灯猜灯谜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这是是各地元宵节中最主要的一项活动。据兰州市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据《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各地灯市已经和年俗结合在一起,成为民俗活动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北方的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地方,每年的正月十五除了举办各样灯会外,还增加了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社火内容。

兰州正月十六跨火堆

过去,兰州市郊区县广大农村,在正月十六晚上有跨火堆的风俗。跨火堆是春节活动的最后一项活动,意在“驱邪除恶,降福降吉”,所以老百姓十分重视。

兰州市民跨火堆

每到正月十六晚饭后,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堆起草堆,一般是五堆或七堆不等。然后逐个点燃,草堆即可变为熊熊燃烧的火堆。全家人按辈分的大小、年岁的长幼按顺序从火堆上跨过去,也有跨两三遍的。直到熊熊烈火慢慢熄灭为止。跨火堆时,只要自家人一一跨过后,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也会参加进来。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在跨完了自家的火堆之后,就到别处去跳。哪儿有熊熊燃烧的火堆,就到哪儿去跨,不过有一条规矩,那就是先要等待这家的主人们跨过之后,才能跳他家的火堆。

相传,火堆燃起的熊熊烈火,不仅能驱走恶魔,除病疗疴,而且还能迎来新一年中幸福和睦和健康。在古代传说中,一切恶魔瘟鬼都害怕熊熊烈火,所以在春节期间就有贴红对联,在窗户上贴红纸葫芦,挂红灯笼,跨火堆等风俗。

兰州榆中:元宵观灯

元宵的灯始于何时?据史料记载,是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近年来,和国内很多地方一样,榆中城乡的灯会越来越盛行,县城或一些大镇子,每隔几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灯会,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大街小巷都要挂上各种各样的灯,到腊月三十必须要挂齐。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观灯闹新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大人小孩都要去观灯,有不少村子的人趁着农闲开着自家车或是出租车带着家里的老人和亲戚朋友去县城观看华灯齐放,灿若霓霞,爆竹轰响,锣鼓齐奏,社火穿城,人山人海,笑声连连,灯火通明,真是热闹非凡。

榆中县文化馆彭举彦馆长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十五观赏完灯后,人们又赶到县城中心广场和金牛广场去观看烟花,到了晚上八时,焰火喷射升空,呈现出各种图案:有的是一片茂林修竹,有的是当空盛开的朵朵菊花,把夜空照得通明。焰火升空,炮声轰隆,县城的元宵节氛围至此达到高潮。

酒泉:传统社火地蹦子

酒泉传统社火——地蹦子

在酒泉地区,最有特色的年俗就是地蹦子了。

一支地蹦子社火队由四个鼓子、四个拉花、四个和尚娃、一个膏药匠,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等角色组成。地蹦子的跑跳花样很多,有二十多种,跑跳一场长达三四个小时。它的跳法分为大小二十个阵,是靠布阵来跳的。

说唱兼备、歌舞并序是地蹦子最大的特点。其说唱形式可以分为先说后唱、先唱后说和自唱、点唱、对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等。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前景向往的、对神灵祈求的、对官府褒贬期望的;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悦心情的;有唱当地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的;有唱自然现象和颂扬吉利的;也有说唱古诗词的。大都即兴赋诗,现编现唱。自唱主要以膏药匠为主,他可以根据场合、对象自编自唱,大都唱吉庆的内容。

地蹦子的唱词里既包含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和酒泉的风土人情,也根据时代发展,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甘南舟曲:“迎婆婆”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欢度此节,各地民俗大同小异,而甘南舟曲县却别具一格。

每年元宵节,舟曲县城大街小巷,每隔几米,就写一道彩门,道道彩门上面又以长杆铺架,把各彩门连接起来,彩门上束扎着松枝翠柏,其间悬挂着五光十色的彩灯,门两楹镶贴对联,整个小城松棚连翠,灯火辉煌,姹紫嫣红,是一座不夜城。

舟曲历代文风甚蔚,不少才子举人,书法称誉省内,元宵节期间,更是舟曲人泼墨挥毫、激扬文字、大展才华之时,因而,此时的舟曲小城更是楹联的厅堂,书法的宝殿。无论机关单位,还是百姓人家,门门对联呈祥,家家喜气洋洋。

舟曲元宵节还有更热闹的一处戏,即“十九迎婆婆”。

正月十九这天,远近群众云集舟曲县城,逛寺进香观灯,徜徉于翠枝掩映、千灯争艳、诗圃画苑、楹联呈双的松棚灯街上,都想一睹“婆婆”的风采。“婆婆”即舟曲县城四街两关各寺庙里供奉的十六位“九天圣母子孙娘娘”。传说正月十九这天,子孙娘娘要出巡散福,迎“婆婆”即是迎接子孙娘娘来赐福。是夜,各寺庙的群众把盛装的“婆婆”神像用轿抬于隆庙山与其他“婆婆”汇合,然后,十六位“婆婆”的轿子由本村人拥戴着按名次、道路排列,依次缓缓下隍庙山进城。进城后,家家门前陈香案、供品,每迎一位“婆婆”,其家必然放鞭炮火花几串,并敬轿夫烟酒,以示虔诚迎道。藏汉群众,特别是少妇争抢“婆婆”轿上的荷色,钻轿底求福求子。十六位出巡散福的“婆婆”各自由乐队开道,随后是童男童女和手持各种器具的仪仗队,很是威风。此活动一直进行到凌晨三时半,天将亮时,“婆婆”们便被招到各自的寺庙,重又盘坐莲花台上。至此,舟曲的元宵节方告结束。

甘南临潭:万人扯绳

在甘肃临潭县,每逢元宵佳节都要举行传统的扯绳活动。“万人扯绳”已经成为当地春节期间最为壮观的一项民俗活动了。

临潭万人扯绳

据临潭县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万人扯绳”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汉、回、藏民族,参加人数达八万余人,其场面之壮观,令人赞叹不已。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每晚三局,三晚九局。赛前各自将绳捆扎成头连、二连、三连、连尾(俗称双飞燕)。据介绍,临潭县万人扯绳活动中的扯绳总长米,总重约8吨左右。

据了解,临潭县的万人扯绳活动已有多年的悠久历史.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二年(公元年)春正月,洮州(今临潭)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计之,英军至洮州旧城。英部将士之中多为江淮人”。唐封演《封氏闻见录》云:“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此教战。”这里扯绳源于军中“教战”活动。当年,沐英将军驻旧城期间,在当地以“牵钩”(即拔河)为军中游戏,用以增强将士体力。后来明朝实行屯田戌边,据《洮州厅志》记载:“从征者,诸将所部兵,即重其地。因此,留戌。”许多人落户于洮州,扯绳之俗遂由军中转为民间,就是古之牵钩在临潭县城一直留传下来的历史源渊。以至后来群众把扯绳作为“以占年岁丰歉”(《洮州厅志》)的象征,既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扯绳,也反映了各族群众渴望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据《洮州厅志》载:“其俗在西门外,以大麻绳挽作二股,长数十丈,另将小绳连挂于大绳之中,分上下两股,两钩齐挽。少壮咸牵绳首,极为扯之,老弱旁观,鼓噪声可撼岳,为上古牵钩之遗俗。”那时扯的绳,是各户捐来的麻绳,尚且“鼓噪声可撼岳”,可见当时扯绳场面之壮观……

临潭县城的“万人扯绳”活动是县内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近年来的元宵节,其规模之大,场面之壮观,人数之众多,更加呈现了亘古未有之盛况。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潭县城元宵节“万人拔河”活动在参赛人数,扯绳的重量、直径、长度上不仅是历史之最,也堪称世界之最,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武威凉州:元宵闹灯

凉州人过春节,到正月十五闹花灯才算结束。正月十五,民间叫元宵节,这个节日最突出的景观,就是围绕张灯、赛灯、赏灯等一系列“灯”事活动而展开,因而也称“灯节”。这是一个极富游乐性质的群体节俗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种沿袭。

凉州的元宵灯会,辉煌奇巧,蔚为壮观。每年元宵节前,各行各业人士便纷纷忙碌起来,那些彩纸颜料,铁丝竹篾,纱线布帛,经过剪、剔、绘、染、扎、缠、绷,在一双双巧手的运作下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各式花灯,有各种动物、花卉、瓜果、神话人物等。到了元宵这天四街八巷的临街人家、店铺、机关单位,都在门前张挂彩灯,装点得凉州城宛如灯的海洋,天刚擦黑,便万灯竞放光华。

元宵当天,天刚擦黑便万灯竞放光华。此夜,凉州人都要出门游灯,街上人头攒动,灯光闪烁,热闹非凡。如果遇到龙灯,则观灯者必从龙下钻过,说这样一来就沾了“龙光”。又据说龙是多子多孙的吉祥物,钻了龙灯,就可以人丁兴旺,日子红火。由此可见,元宵节的盏盏彩灯,不仅好看,而且也寄托了凉州人对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向往。

在凉州农村,元宵闹灯又别有情趣。农村的花灯,于朴拙自然中见巧夺天工的智慧。有的用玉米芯浸油,燃作火炬;有的用洋芋或萝卜将里面剜空,灌上油,插稔子点燃作火炬;还有的将老葫芦壳削至半透明,外绘以各种图案,制成花灯。更多的是以彩纸扎成各种形状的灯笼。凉州的元宵灯会,源远流长,颇负盛名。

这一天,有时遇上下雪,正好应了“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语。漫天飞雪,银装素裹,此时此景,别有一番滋味。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元宵民俗

“灯燃千树、供万佛、奉千尊”

“灯燃千树”“食献银盘”“供万佛”“奉千尊”“倾城”“合郡燃灯”……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想见古代正月十五是如何热闹绚烂。唐宋时期的敦煌人会在正月十五这天举行非常隆重的燃灯活动,敦煌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会参与其中。之所以隆重,主要原因是上元灯节在唐代被正式确立为官方节日,天子与官民同欢,燃灯祈福,中原地区风气影响到了敦煌。

古代敦煌地区的元宵节燃灯不仅规格高,且是“全郡”参与的大型活动,所花费亦由各家各户集资分担。一份《长兴二年净土寺直岁愿达牒》的文献记载,在新年建福中的燃灯活动,参与者是以社众为主,各家各户都去集资以分担燃灯活动所花费。每人上交一份粟或者饼子、一盏灯油,来供燃灯。

敦煌研究院认为,敦煌壁画中出现燃灯图像,据学者考证,与印度的佛教习俗有关。敦煌地区的燃灯活动有很多留存在古老的文献和壁画中。受到佛教因素影响,唐宋时期的敦煌正月十五的燃灯活动具有明显的佛教特征,又与古代印度佛教渊源深远,显示出多元文化融合的印记。

陇南文县:“池哥昼”民俗文化闹“元宵”

甘肃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尤其傩舞“池哥昼”深受人们喜爱。“池哥昼”是陇南白马语的音译,“池哥”意为面具,“昼”为歌舞,这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古老且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每年春节期间,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的村寨都有表演面具舞“池哥昼”的习俗。舞蹈者头戴面具,扮成“山神”、“菩萨”、“小丑”等模样,挨家逐户欢跳,意在驱邪消灾,为新年祈福。“池哥昼”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白马藏族是藏民族的一个分支。目前,中国共有约2万名白马人,主要分布在甘肃文县、四川平武县和九寨沟县。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歌舞和习俗,因为地处偏僻,鲜为人知。图为农历正月十五,甘肃省文县铁楼乡,“池哥昼”表演者在进行传统表演。

临夏永靖:手工灯笼、社火表演

手工灯笼技艺大赛和庆元宵猜灯谜活动是永靖县庆新春闹元宵活动的主要内容。篮球、长跑等健身比赛,社火表演、焰火晚会等文化体育活动,为欢度新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也为全县群众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锣鼓喧天颂盛世,龙腾狮舞闹新春。社火是永靖县春节期间最主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传统的形式有“财宝神”、“太平鼓”、“舞狮队”、“跑旱船”、“腊花队”、“傩舞”等。每逢春节,全县群众舞绸耍狮,扭秧歌,唱曲儿,尽情抒发心中的喜悦,预祝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姹紫嫣红霓彩艳,火树银花不夜天。永靖县城在川中路、川南路以及古城新区的道路行道树上挑挂灯串,加挂流星灯管、星星灯等景观灯。一排排闪烁的灯光,在葱郁的丛林间扮成花团、扮成海洋、扮成缤纷世界,让冬日的县城穿起了节日的盛装。

平凉:舞龙、腰鼓、武戏

平凉舞龙

甘肃平凉市崆峒山闹新春迎元宵民俗文化表演,威风锣鼓、舞龙舞狮、旱船表演、激情秧歌、安塞腰鼓、古装武戏、崆峒武术、神婆闹春等久违的民俗文化视觉盛宴,让广大市民一饱眼福,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图为舞龙舞狮表演。

白银会宁:点荞面灯盏、戴“锁子”

白银会宁人的元宵节一般要三天,以元宵为中心,十四、十五、十六,因此又等于过了三天年,而且是一年中最后的年节。从正月十四开始闹灯节、耍社火,正月十五推向高潮,正月十六便进入了尾声。以前会宁人在元宵节的两个特殊习俗。

其一是点荞面灯盏:各地的元宵习俗大同小异,会宁人以前在正月十五有一个很特殊的“点灯”习俗,现代的年轻人很少听过,所谓“点灯”,就是给家庭成员每人蒸一个荞面灯盏,实际上就是一个灯笼形状的桥面馍馍,家里有几口人就捏几个,灯盏上要捏上各自的属相,并刻上岁数,荞面灯的上面是凹形的,凹形的正中插上灯芯,倒上清油,然后按辈次摆在上房炕的大方桌上,等到天黑以后点燃,大家围着看谁的灯光亮,灯花大,燃烧的时间长,就意味着谁如意吉祥。叫“夜卜灯花”荞面灯盏点完后还可以吃掉。现在我还能记得当年那种荞面馍馍的特殊香味呢。

其二是戴“锁子”:方法是用红头绳系上铜钱,一岁系一枚,两岁两枚,依次类推,年龄长一岁加一枚,到十三岁为止,有些家庭从孩子一岁起给孩子要戴“长命锁”,就是给孩子脖子上系一个布项圈,长一岁加缝一层布,也取吉祥之意,一直戴到成年为止。时至今日,以上两种习俗在会宁已经很少见到了。

景泰舞狮(栗佐平摄)

正月十五的闹花灯,耍社火,猜灯谜,唱大戏等等,各地相差无几,传说正月十六百神显圣,古人在这一天要各处走走,据说能趋吉避凶,叫“游百病”。(文/绿洲)

庆阳:“打铁花”、“蒸面灯”

在庆阳地区,人们习惯于将元宵节称为正月十五,并向来把它看作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前夕,各家各户准备的年货已基本用完时,十五前夕,人们又要为十五重新购置各种食用物品,筹办丰富多彩的社火灯会。正月十五当天,人们重祭灶神、财神、土地等诸神。入夜,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挂。小孩则手提各种自制的鱼灯、荷花灯和兔灯等,随大人们逛灯会,相互观赏,看热闹。

西峰市文化局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过去西峰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有多处固定的“灯山会”。灯山会热闹非凡,而灯山会上的“香树”“灯树”更是辉煌别致。届时,群众自编自演的“社火”也高举形态各异的高脚灯笼,敲锣打鼓到各村社、街道及门店前演出。

在这些热闹的民俗中,“打铁花”、“蒸面灯”是庆阳人正月十五的特色。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打铁花”,就是用旧犁铧在正月十五夜烧炼成铁水泼向高大树木的顶端,铁水与树枝接触,瞬间迸溅出金光闪闪、五彩缤纷的火花(即:火树银花),以此作为一种节日的庆贺活动,供人们观赏。

“蒸面灯”,也是庆阳人传统的正月十五习俗。正月十五,家家户户讲究用酒蒸面灯。面灯一般有两种,“广灯”和“月月灯”。

定西:独特的“净街”民俗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会举办每年一度的“净街”民俗活动,由民众推介一位镇上德高望重的人士扮成古代清官模样,带领信使、兵勇、衙役等一众人物,敲锣打鼓,骑马抬轿,巡视内官营镇四关三街,告诫民众遵纪守法,预祝来年风调雨顺。据了解,“净街”活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和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员陈永刚/摄

天水:古城龙灯社火闹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天水古城将上演本土民俗汇演——社火。当地人会在一大早携家带口,扶老携幼,走向街头,观看社火表演。耍狮子、舞火龙、踩高跷、跑旱船,各具特色的表演,深受中老年人和孩子们的喜爱。

金昌:元宵灯展

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每到傍晚时分,金昌城区的市民和邻近十里八乡的农民就潮水般地拥向市人民文化广场,尽情观赏正在这里举行的大型元宵灯展。造型各异、流光溢彩的上千盏花灯,使游人流连忘返,大饱眼福。

为了提升灯展的品位,专门从四川自贡请来专业技术人员精心设计制作了上百种新式花灯。运用声、光、电技术制作的各式花灯,火树银花,异彩纷呈,使城区中心变成了花灯的世界。“金龙腾飞”“三羊开泰”“金狗旺春”“年年有余”……一盏盏饱含美好寓意的花灯,象征着金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色彩。(记者刘兴元)

嘉峪关:雄关年味浓社火闹元宵

嘉峪关市“迎新春”社火表演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表演,宏大的场面,火热开场。欢腾的舞龙舞狮、热情的秧歌旱船、震天的威风锣鼓、雄壮的军乐鼓号,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地蹦子、霸王鞭给全市市民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社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浓厚的趣味性。俗话说,“春节要热闹,锣鼓加社火”。社火表演包括秧歌、舞狮、舞龙、威风锣鼓、旱船、地蹦子、霸王鞭等表演队。

▍资料来源:中国甘肃网编辑整理:掌上陇西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顾问:甘肃襄武律师事务所李彦龙律师

----------END----------

别忘了在末尾给这篇文章留言哦

掌上陇西往期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陇西的市场坑,你多久没去了?

在陇西,别让这些地方成为断了的风景!

咱陇西的麦子熟了!农民笑了!我却惆怅了...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社会的现实让多少人无奈?

离乡之旅,叛离的罪——谨以此文献给在外打拼的陇西人

火焰村结婚现场直击,这个很陇西!

一个陇西人,一座陇西城!

陇西普遍的“陪读”现象,是欣喜还是......?

陇西,我的梦里故园

陇西这么大,我带你去看看!

咱陇西的大白菜!!!

陇西家乡昨日霜与大雾,怎么可以这么美?

在陇西还有一个“小陇西”,你知道吗?

允我以恶俗之名,诉说家乡的渭河水

陇西下雪了,你那里下雪了吗?

三、六、九,往曹文峰该上走!

眷恋的黄土地,陇西的你可认滴这是哪里?

合作·掌上陇西·发展zhangshanglongxi

?合作请致电:

?征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hd/132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