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烟火人间,共饮团圆元宵节快乐

发布时间:2022-6-19 11:43:39   点击数:
闹元宵烟火人间共饮团圆

火树银花元夕夜

彩灯万盏熠霞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千年前,欧阳修就用短短的一首诗

写尽了元宵节的热闹和美好

元宵节快乐

正月十五恰好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因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又称“夜”为“宵”

所以将正月十五定名为“元宵节”

其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汉武帝曾于正月上辛夜

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便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前身

魏晋之后

此日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民俗节日

旧时人们为了驱逐黑暗带来的恐惧感

所以赋予了灯笼

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后来能工巧匠做出了多种花灯

花灯也渐渐有了

祈愿顺利、辟邪平安等各种寓意

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

成了元宵节的必备项目

元宵灯会也成了元宵节时的主要活动

除此之外

元宵节还有“踩高跷”、“舞狮子”、

“迎紫姑”等习俗活动

十分热闹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诗人姜白石在《咏元宵》诗中写道:“贵客勾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是指元宵。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黑芝麻馅的最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有团圆美满之意。闹花灯《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在古代,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猜灯谜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据《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灯谜,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包罗万象,妙趣诙奇、抒怀遣兴。灯谜,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也透漏着我们对生活的生动向往,成为枯燥生活的调味剂。耍龙灯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

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元宵节诗词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江水如珠井水淘,桂裹胡花香馅桃。

唯愿

烟火人间

月圆家圆

不负时光

人安心安

统筹策划:褚岩

责任编辑:陈晓彤

本期编辑:贾博文

审核:王荣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hd/137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