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节饮食有哪些讲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13:13:28   点击数: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为“宵”,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重要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正月十五赏灯夜游的习俗。春回大地之时,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和家人团圆,融洽交谈,一起收获难以言喻的幸福时光!

吃元宵习俗

我国民间流传有元宵节一定要吃元宵的习俗。传统的元宵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做馅料,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多种口味,风味自然各异。

那么,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呢?民间传说,春秋时期,某年的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望见江面上有漂浮物,命人打捞上来发现是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于是,楚昭王向孔子请教,他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元宵最早起源于宋朝,当时宋人将其称之为“煮浮圆子”。宋书《本心斋蔬食谱》中记载了具体做法:“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元宵节美食

元宵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补养人体气血,起到滋补御寒的作用,因而,特别适合在寒气未退的春天食用。并且,吃汤圆对脾胃气虚、常常盗汗的人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此外,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如南北朝祭祀时有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叫做油锤的食品,唐代郑望之的《膳夫录》中记载:“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而到了宋朝,油锤为上元节盛行最久的食物。当时的油锤,是一种怎么样的食物呢?《太平广记》记载了它的具体做法: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入锅中煮熟。用银策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其实,油锤就是现在所说的炸元宵,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制作的方法逐渐加入了很多地方特色,成为唐宋时期颇负盛名的食俗。

元宵好吃应限量

然而,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且含有油脂,营养结构单一,肠胃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多食,如《本经逢原》中所载:“糯米......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同样,元宵也不适宜早餐食用。这是因为早晨人的肠胃功能最弱,而糯米的粘性高,不易消化。因而早晨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症状。

此外,吃了元宵后,别忘了喝汤。民间有句俗语:“原汤化原食”。是说经过水煮的元宵,其中不少营养元素都溶在了汤里,因此吃元宵要喝汤,可以促进消化。

海派杏林文化

部分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出处所有

本内容受“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项目编号:18dz)”资助

你懂生活

我懂你

,“海派杏林文化”期待您的加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ly/114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