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礼仪 >> 元宵节的风俗与忌讳,听说99的人都不知
元宵节的风俗与忌讳,听说99的人都不知
生活小诀窍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是春节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么重要的一天,那些传统的风俗与忌讳你还知道吗?
1.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构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1大盛事。隋炀帝时,每一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接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在唐朝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到了明朝,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烈,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庭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依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滑稽、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由于谜语既能启发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进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期。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6条蛟龙相互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朝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意味。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年龄时已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1风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记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犹如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式,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7.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朝,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类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8.祭门、祭户
古代有“7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9.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延年益寿。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艳服,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半夜,始归。
10.男女定情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白癜风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