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礼仪 >> 扬州正月十三话习俗告诉你关于元宵节的那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正是元宵佳节的第一天,对于扬州人来说,自古就有“上灯”一说!元宵节是我国主要得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对于扬州的元宵习俗又怎能不知呢!下面就来看一看扬州的元宵习俗吧!
元宵习俗一“上灯圆子落灯面”
此说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上灯,上灯时候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为什么要有这一食俗呢?民俗的解释是,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在扬州人看来,家中“圆圆满满”、“顺顺畅畅”这是一种幸福。 这里的“汤圆”,也就是“元宵”。现今我们扬州人把实心的糯米圆子叫“元宵”,把有馅心的糯米圆子叫“汤圆”。旧时并不是这样,有馅心的也叫“元宵”,《真州竹枝词引》中说:“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卤于中而为团,所以象月圆也。”看来,是因为“象月圆也”。 吃面条是在正月十八落灯的晚上,《真州竹枝词引》也云:“十八日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亦家自为宴,以志庆。十九日拜藏影像,洗除欢乐,欢乐俗名挂乐,谚曰:家家撕挂乐,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而年事以毕。”正月十八“年事以毕”,从今以后要“人人寻下落”,吃上一碗面条,是预祝人们在即将开始的生涯中,诸事都能像吃面条一样“顺顺畅畅”。 吃汤圆也好,吃面条也罢,都是我们扬州人对日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能从简单的食品形象上寻找出吉庆和祥瑞的含义,这也是我们扬州人的独到之处。
元宵习俗二“正月十五闹花灯”
元宵节期间,扬州民众的娱乐也不仅仅是玩灯赏灯,人们常常见到的各种花灯和各种歌舞一齐汇聚,热闹非凡的狂欢场景——扬州人称之为闹花灯。 扬州有句老话叫“正月十五闹花灯”,这句话告诉我们,扬州元宵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闹”。扬州人在元宵节期间不仅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同时还可以看到舞龙狮、划旱船、踩高跷等民间歌舞杂技的表演,常常是群情激奋,万众欢腾,扬州人信奉越“闹”越发、大“闹”大发,元宵节也因此而成为扬州人的狂欢节。 一般从“上灯日”开始,最能体现扬州古城特色的“双东”古街就张灯结彩,人流攒动了。旧时,元宵节时常有四乡八镇的龙灯汇聚到城里,随着龙灯队进城的还有花鼓灯,为花鼓灯伴奏的是锣鼓队,那些锣鼓铙钹能敲击出各式锣鼓点子:“跑马”、“雨夹雪”、“七五点三”、“跳财神”、“下西风”等,锣鼓队跟随着花鼓灯,且行且击,又叫做“走马锣鼓”。所以《望江南百调》中有一首词云:“扬州好,灯节庆元宵,绛蜡满堂家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
元宵习俗三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扬州元宵节一项颇为有趣的文艺活动。 明末清初,扬州的制谜、猜谜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当时,还一直传于后世,甚至可以说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谜坛。 现在扬州的灯谜不断推陈出新,每年都要举行多次猜射活动,喜爱猜谜的民众达数千人。灯谜作为一种传统游戏,在扬州深厚的文化土壤中,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元宵习俗四给出嫁女儿“送灯”
老扬州人元宵节期间还有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灯的习俗,一般在正月十三上灯之前。“灯”与“登”谐音,有祝愿女儿家子女高登状元榜的良好寓意;同时,灯字有“丁”字,有添人进口、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好寓意。
1今天是元宵节上灯,赏灯之余也不能忘了安全问题,同城家长圈提醒大家外出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此小编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幸福美满!
喜欢分享or公告:扬州人气机构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中,赶紧来投上你宝贵的一票吧!点击下图即可参加!
1、欢迎搜索或者点击
2、在下方直接评论也是极好的哟!
3、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同城家长圈升学群扬州幼升小家长群:扬州小升初家长群:扬州中考家长2群: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