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礼仪 >> 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你知道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是我国该节日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元宵节习俗1吃元宵汤圆,又名汤团、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象征着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日子越过越红火。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2观灯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谓“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
3猜灯谜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4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5舞狮子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它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舞狮子是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6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7踩高跷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8偷菜节流行于贵州省黄平苗族一带,正月十五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
9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她因穷困而死。百姓为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11逐鼠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据称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12情人节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锣鼓敲,烟火耀,张灯结彩迎元宵;
舞狮子,踩高跷,眉开眼笑凑热闹;
耍龙灯,猜字谜,七言八语来逗趣;
迎紫姑,走百病,祛病延年笑盈盈。
月圆,人圆,元宵圆,事事满圆!
花好,灯好,焰火好,好事连连!
怡元设计资深品牌设计公司,17年专业星级酒店设计/洗浴设计/ktv娱乐设计/办公商业综合体设计,更多经典案例:
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ly/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