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传统文化共度元宵节

发布时间:2017-4-2 0:17:44   点击数:
元宵节快乐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一节日起源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二节日习俗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吃汤圆

提起元宵节就不得不想起汤圆。汤圆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形食品,一般有馅料,煮带汤吃,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更更好,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必备。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猜灯谜

观灯赏灯,自然少不了灯谜游戏。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由于灯谜既可以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

三元宵灯诗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节也是赏月的好时候。天文专家表示,今年的元宵月是“十五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出现在23日2时20分。不过专家称,元宵当晚月亮虽不是最圆,但肉眼无法分辨,对赏月无太大影响。

如此美妙的夜晚,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在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诗篇就是借元宵节、圆月夜抒发爱慕、思念之情的。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译文:正月十五之夜,到处灯火灿烂。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歌女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计时器不要紧催天亮。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译文: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的声音悠扬激动,玉壶的灯光流转,整夜的鱼龙角抵的游戏到处飞舞。

(文图/来源于网络)

如何







































补骨脂注射液价格在什么价位区间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ly/63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