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还是先有元宵节吃汤圆还是

发布时间:2023-9-27 10:40:11   点击数:

今日元宵节,又到赏月时!

今年的元宵节

又是一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而且,2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凌晨

还将看到年度最小满月

最小满月是什么?

最小满月与元宵之夜相逢又有多难得?

跟着解放君一起了解下

元宵之夜相遇的最小满月有多难得?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介绍,今年满月的时间是2月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月亮在2月4日17时过远地点,即满月时间已过远地点一天十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差在一年中是最小的,所以把这轮圆月看作今年最小的满月”。

据介绍,最小满月平均十三四个月出现一次,每年都会往后推迟一两个月,最小满月十几年才会与元宵节相遇一次。

最小满月是如何形成的?

寇文表示,月亮不发光,通过反射太阳光才能被人们看到。月亮在围绕地球运转时,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于是大家看到的月亮就会有月相的变化,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的就是满月。

寇文称,“月亮围绕地球的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轨道,如果在满月时,月亮正好出现在远地点附近,这时的满月看起来就会小一点,所以在远地点的满月就是最小满月。”

一年有多少次满月?

满月有多少形态?

寇文表示,年有13次满月,满月时会出现红月亮、蓝月亮、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出现在8月——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从视觉上会显得“又大又圆”。

红月亮指满月时发生月全食,此时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里,太阳无法照到月亮上。但会有其他光线通过地球大气层折射、散射到月亮表面,使月亮看起来发红。

蓝月亮指一个月内出现两次满月,第二次出现的满月叫“蓝月亮”,月亮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观赏月亮时,寇文建议可采用照相机接长焦镜头,或者望远镜进行拍照观赏。

另外

先有“元宵”还是先有“元宵节”?

汤圆和元宵一样吗?

元宵节,这些问题要搞清

元宵佳节,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但很多人觉得奇怪:汤圆和元宵看起来差不多,是同样食物的不同名称吗?还有,“元宵节”和“元宵”的先后次序如何?是有了“元宵节”才有“元宵”的吗?

其实,只要看一看南方的“包汤圆”和北方的“滚元宵”,就不难发现,这两种点心虽然原料相近,但制作工艺并不相同——“元宵”是“滚”出来的,将元宵馅沾水后,在糯米粉中滚动,重复多次后,直到内馅变成元宵;“汤圆”是“包”出来的,是将糯米粉面团加馅后搓圆。由于工艺的差异,使得元宵的口感比较硬,汤圆的口感更软糯。

包汤圆

滚元宵

至于“元宵节”和“元宵”的先后次序,则是先有元宵节,再有元宵。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被称为“元宵节”。从历史资料看,较常见的说法是元宵节源自汉文帝为纪念“平吕”(吕后及其家族)而设。“诸吕之乱”平定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包汤圆

相比挂灯赏灯,元宵节食用的汤圆和元宵则在宋代才出现。当时,这种小食不叫元宵,而是叫“圆子”,用白糖、芝麻、桂花等做馅,裹在糯米皮中煮熟,和目前的形态已经差不多了。慢慢地,“圆子”的做法出现了南北两派,其中南方以“包”为主,北方以“滚”居多。这种食物每每在元宵节前后食用,到了明朝,就有了“元宵”这个新名字。

需要提醒的是

元宵、汤圆虽然做法不同

但原料类似

部分人群不宜多食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的汤圆,包括使用代糖制作的汤圆。对咸汤圆也应浅尝即止。

因为糯米是汤圆和元宵的主要原料之一,富含支链淀粉,属于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次只吃3个中等大小的汤圆或元宵,而且食用后,一定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等其他主食的分量。

过敏体质人群

近年来,汤圆或元宵的馅料比较丰富,而甜馅使用的花生、咸馅使用的鱼虾,还有流沙奶黄馅料使用的蛋黄等,都是常见的易引发过敏的食材。过敏体质人群要注意避免。

胃食管反流人群

胃食道反流患者应避免在睡前2小时进食汤圆,以免加重反流症状。

婴幼儿和老年人群

汤圆和元宵较为软糯,表皮黏性较大,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吞咽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群等不适合食用,避免引发呛咳、窒息等意外。

驾车人群

驾车人群要注意,若食用酒酿圆子后,不能驾车。

本文综合自:央广网、上观新闻

相关作者:任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nr/141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