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诗词20首:月上树梢头,花市灯如昼

发布时间:2016-8-28 9:36:04   点击数:

元宵诗词20首:月上树梢头,花市灯如昼

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代。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1: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肯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1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这是一首很着名的诗歌,描述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风景。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一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烈的气氛中度过。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玉漏铜壶是计时的,“玉漏铜壶且莫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像元宵节这样的良辰美景,时间啊应当走得慢点。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赏析:新正元旦以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文娱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类烦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乃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苍穹连成一片,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固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1进天上著词声。

赏析:千门开锁写家家户户都出门看灯,万灯明灯山灯海到处都是灯很热烈。佳节盛会自然要庆祝烟火、唱戏的;三百泛指人多,内人应该是朝廷舞姬,三百多人舞蹈很壮观,声音响彻云霄。

观灯乐行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昌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赏析:李商隐用这句诗句描绘的当时唐代繁荣昌盛的景象,当时观灯范围之宏大。其实元宵节在古代又称灯节!就是写元宵节的雄伟灯景。

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灯火铺满了全部京城,华丽的车和伞盖把大道都挡住了,自己闲着没事但是没办法看到京城百姓庆祝元宵节的盛景又不好意思和乡间人民一样去参加“赛紫姑”的活动。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这首词的作者是欧阳修,1说是宋朝才女朱淑真。后两句写花灯美啊,可是却见不到那人了——以美景写哀情是从《诗经》里学来的。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蕉萃,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这四句写景诗非常着名,足见易安才气。落日的余辉像融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绝妙!

醉落魄(元夕)

宋·范成大

春城胜绝。暮林风舞催花发。

垂云卷尽添空阔。

吹上新年,美满十分月。红蕖影下勾丝抹。老来牵强随时节。

无人知道心情别。

唯有蛾儿,惊见鬓边雪。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1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纵情狂欢的景象。下阕依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全部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当中。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6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赏析: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比较,涵蓄动人,语重心长。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3美事方堪胜赏,4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赏析: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祖籍河南扶沟。明朝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元夕二首

王阳明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本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赏析: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类时候,阔别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孤单冷清,回想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类感受照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夕影永冰灯

明·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照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赏析:唐顺之是明朝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嘉靖8才子之一,文武全才,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归有光合称嘉靖3大家,是明朝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人物。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赏析: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查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类食品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意味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意味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欲望。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台城路·上元

纳兰性德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靺鞨余红,琉璃剩碧,待嘱花归缓缓。

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

往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

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

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

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赏析:元夕之时,灯事狂游,热烈非常。但诗人的眼底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灯事愈烈愈令诗人的相思深浓难遣。而从词意来看,这里所怀思之人,或是恋人,或是友人,抑或是别有所指,不详。词之上片侧重写灯事情景和由此引来的对伊人的怀念。多是借景语铺叙。下片承上片之怀思,进一步抒写相思的孤寂愁苦之情。

儒风大家编撰,转载须注明

*下拉屏幕发表评论泛论国学*

点击下方“浏览原文”进入课程购买页面









































北京中科忽悠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qy/11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