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起源 >> 元宵节~你不知道的事~
元宵节~你不知道的事~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春灯节,寄托着中国人寻求团圆和美满的欲望。今天,回家吃顿团圆饭吧。愿人月两团圆!
23日2时20分,月亮最圆
甲午马年以来,连续三年的元宵节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猴年元宵节月亮最圆时刻将出现在23日2时20分。
根据月球出现最圆的时刻分析,除中国,还有亚洲、东欧、非洲东部、大洋洲都可观赏到最圆的元宵月。虽然今晚的月亮并不是最圆的,但对赏月却没有太大影响。天文专家提示,赏月无妨从月出开始,没必要非等到最圆时刻。
元宵节也是狂欢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秦代就有了。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变为“元宵节”。
民俗专家认为,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相比,更突出普天同庆的主题。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元宵节强调全民参与,大家一起赏月、赏花灯、猜灯谜、看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热烈景象。
此外在古代,元宵节还是已婚妇女乞求子嗣的节日。很多民间祈福求子的风俗,也带有明显的文娱性质,如妇女互赠元宵、“摸门钉”、“偷灯盏”等。在一些地方,妇女乃至在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龛上的元宵以求早生子嗣。
这些风俗,你熟习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风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超出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说明家庭的和睦和家人的团圆对一个完全的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构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1大盛事。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大家通宵达旦,纵情欢乐,热烈非常。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由于谜语能启发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6条蛟龙相互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年龄时就已出现。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1人充当狮头,1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1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悍,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晚,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延年益寿。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由于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因而,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祭门、祭户
古代有“7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关于元宵,这首词你一定知道~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1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丨梧桐雨来源丨
人民
Monday丨Tuesday丨Wednesday丨Thursday丨Friday
丨Saturday丨Sunday
航空业者表示他们是呼和浩特衰败的赛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