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起源 >> 关于元宵,这些话是我们想对石狮人说
?
从“汤圆”到“玫瑰”昨天是元宵,后天是情人节。今年的“汤圆”和“玫瑰”距离如此的近,两者也容易被人们“相提并论”。
凡事就怕比较。当我们把两者摆放在一起时,你或许就会发现,同样是节日,两者的待遇却不尽相同。一个热烈些,一个平淡些,一个在外过,一个在家里过,一个你十分在意,一个你“得过且过”。这一点,或许从是否愿意为之掏腰包的态度上即可看出。
当然,作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有的人把元宵节过成“情人节”了。让“玫瑰”取代“汤圆”,无疑让元宵这个节日多了份浪漫,或者说,多了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在更多人看来,元宵节的“汤圆”透出的是浓浓的亲情,因为它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气气”。所以老一辈比较看重这一天的“合家团圆”。而这一天过后,不少家庭成员也要分开,回到各自工作的城市,想“常回家看看”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从这一点上来看,元宵节,我们或许更应该陪在家人身边,一起吃汤圆,一起拉家常。
团圆的背后是孝顺。说到这,想起前些天发生在泉州的一件事:两名八十多岁的中风老人坐在轮椅上,被遗弃在泉州文庙广场南音社门口。事发原因是子女不愿意赡养所致。事后警方介入调解,只是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面对父母、长辈,有的子女并没有给什么“好脸色”,有时为了继承财产,甚至还对父母威逼、打骂,这样的人平时自然不会拿钱孝敬父母了。
放下“汤圆”,手上捧着“玫瑰”时,许多人立刻变得温柔、体贴、有爱心。对于这种变化人们可能也“司空见惯”了。仔细想想,这也没什么可指责的,有时甚至值得称道。毕竟,谁没年轻过,为了“另一半”,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许多人可能都愿意。
说了这么多,其实,笔者想知道的是:从“汤圆”到“玫瑰”,短短两天时间,你的态度会有大的变化吗?希望不管是吃着“汤圆”,还是捧着“玫瑰”,都会有个“好脸色”。(林子)
?
元宵有“三味”,有情更心醉人们常说:正月十五过后,才算真正过完年。在不少地方,元宵节需要“闹”。与除夕和春节不同的是,眼下元宵节浓厚的氛围和人气甚至超过除夕和春节的“内向小团聚”:大家走出家门、共同参与闹元宵活动。因此,“闹元宵”从侧面来说,成为考量城市的又一指标。
元宵节前后的石狮为人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既让市民群众感受到节日的魅力所在,又有“三味”伴之,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受“有情有味”——
“一味”之爱心。作为传统民俗节日的元宵节日常以户外活动为主,因此更为讲究共享、同乐,而在共享理念格外受到崇尚的当下,闹元宵时更多地替他人着想、为特殊群体送欢乐,多年来已然成为石狮的一种“历史”。从单位部门的关怀到地方组织给困难家庭送元宵、把灯会开进社区、小区以及街道里,石狮的元宵节无疑让普天同庆、全民同乐的氛围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二味”之文明。闹元宵必然将不少互动性强的活动带到城市里,诸如游园赏灯、舞狮猜谜等等,而陶醉于闹元宵狂欢的同时,阵阵文明新风也浸润人心。眼下,在石狮城市文明新风的吹抚下,文明、有序、协作、谦让是市民的准则,遵守秩序,维护环境整洁、卫生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不得不说,“闹元宵”在石狮“闹”出了品位。
“三味”之融合。元宵“闹”出更多乐趣、更浓年味,留下的美好记忆里,不仅有当地居民的身影,新市民的加入也让这一节日更具人情气息。如今,“新老共唱佳节”、“新老共包汤圆”以及“新老一起做花灯”等活动相继在石狮开展,这些活动无疑让来自远方的新石狮人体会到更为真切的闹元宵乐趣,并从中领悟、感受这座城市的关怀。(文豪)
石狮日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自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qy/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