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记忆里的元宵节
看着朋友圈里绚烂的烟花、彩色的花灯竟莫名地怀念起了小时候逛元宵节灯会的场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民间俗语有云“未过十五都是年”。“正月里,春光好,欢天喜地闹元宵”。一个“闹”字,多少折射出元宵节俗活跃的文化精神,作为年节的压轴大戏,带有一定全民狂欢的性质,它将“年”的最后一天推向新的高潮。
浓浓的元宵节甚至超过除夕的浓味,《红楼梦》开篇即写元宵节,有两次详写贾府过元宵节的情景,为书中写得最多的一个节日。
回忆过去总是很甜蜜。我成长于海丰县城,在童年的记忆里,大年初五后,就盼望着元宵节快点到来,这一天虽没有大城市花市的花团锦簇,但夜晚有烟花彩灯游行,猜灯谜歌会,当然还有汤圆可以品尝。
花灯游行,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待我们晚膳后,三五成群上街,准备抢占个好位子时,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或全家老少倾巢而出,或年青情侣携手出游。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海丰以县城辖下社区、学校为单位,组织一个花灯游行队,表演内容多样,有舞狮、舞龙,学生仪仗队等等,舞龙来回翻转,活灵活现;舞狮队的大头和尚,手操蒲扇,动作幽默,吸引小朋友的眼睛。
过元宵节,灯应该是主角,他们会根据当年属肖制作彩灯,记得有一年适逢虎年,游行队伍中有一大型老虎模型花灯,状大如几头水牛,由一辆小货车载着游行,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远观更显形神兼备。除了大型花灯,游行队伍中还少不了灯笼,由学校师生、机关单位人员高举,种类多样,有动物状如兔、鱼、小鸡、小燕子等,鱼自然象征着年年有余,小燕子代表春天真的来了,小鸡代表大吉大利;亦有几何状灯笼并标有“同心同德”“团结友爱”“年年有余”等字样。还有踩高跷表演,白字戏演员坐花船......演出的热闹和精彩博得围观的人发出阵阵欢呼声,坐在大人肩头的孩子、坐在凳上的老人、站着的年轻人,一双双眼睛齐刷刷的聚集在那街道中间的游行队伍上。尽管没有闪光灯、没有红地毯,但是演出的人精彩,看演出的人尽兴。
元宵节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要属猜谜语和逛庙会了。海丰县城的庙会多在城隍庙举行,附近烟雾缭绕,梵音四起;庙的对面有一个戏台,逢年过节,会唱戏,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都有上演,不少善男信女趁庙会来求签闻卦,求得心理安宁。周围小贩蚁集,我们可以买到甜葫芦、“油柑鸟梨”、鸡蛋饼、牛肉丸、小米、汽水、云吞等零食。打扮靓丽的年轻女性,吸引着周围不少人的目光。猜灯谜一般在红宫红场或红城电影院附近举行,长体形的花灯上悬挂着以粉红色纸为底,再用红笔所写的各式灯谜。看上去既有过年所特有的喜庆气氛,又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趣味性。而我跟随大人去凑热闹,对那些灯谜隐语如雾里观山,富有历史典故的谜语,启迪我对人文知识的渴求,倒是家里大人猜对几次,提着灯笼回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元宵节最重要的内容也最为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ss/1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