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有文化的主家还在灯笼上写上灯谜

发布时间:2016-3-11 7:01:46   点击数: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段乡音一直缭绕在耳边

元宵节的夜晚五彩缤纷,大街上灯笼闪烁,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欣赏灯笼有文化的主家还在灯笼上写上灯谜,让大家来猜有几个灯谜仍然留在我的记忆里,三个凑在一起(猜一字),谜底是全;脚像牛,身像狗,头长角,八字胡(打一动物),谜底是羊;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物品),谜底是蜡烛等等

说起好吃的,非汤圆莫属了,这种食物是元宵节的代表作元宵节的来历说法颇多,正月十五是大年后的第一个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比较通俗的诠释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年,通元宵节一天假常把元宵节作为过大年的延续

元宵节观灯还可以测试年景,人们从风向及大小来判断收成,从天气阴晴来预测年景是否风调雨顺,人人都期盼年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日子越过越红火倘若“正月十五雪打灯”,那就是瑞雪兆丰年了

说起好乐的,那就是唱小戏了,少年时代,我是村里唱小戏的“当红演员”每年从正月初七开始,青年们就主动组织起来编排节目那时的节目很简单,没有歌舞和小品,只有小戏曲和说快板,小戏曲也都是独场戏我唱过的小戏曲有吕剧《送肥记》、《送猪记》、《借年》,小歌剧《都愿意》、《老两口子学毛选》在《都愿意》一个多小时的剧里,我饰演泼辣的婆婆,滑稽的动作,捏声捏气的唱腔,引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在每一个小戏曲元宵节焰火词中,我基本上都饰演中老年女角,这才得了一个“假娘们”的绰号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我曾记得,每逢过了大年初一,孩童们就盼着过十五,因为过十五比过年还热闹,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好看的,更有好乐的

北斗

再一种是自制“滴滴金儿”,用豆秸、木炭、硝盐研成黑色的粉末,再用火头纸包起来搓成线状,燃放时拿着没有火药的尾部,点燃后冒出火星,伴有啪啪的响声第三种就是人情菜的秸秆,人情菜也叫反枝苋,是一年生草本苋科植物我家场院里就种植人情菜,每年秋后收获后,种子做年糕,叶子做菜吃,秸秆捆起来做烧柴小伙伴们把秸秆当成了宝贝,手拿点燃的人情菜秸秆,左右对戳发出火星,别提有多么好玩了

最好看的就是花灯了,农村春节假日元宵节的花灯很简单,大都是自制的灯笼扎制灯笼也不复杂,有的用竹子

常言道,“花无重阳日,人无再少年”,童年元宵情只能回味了时代在变,节庆文化也在改变,人的审美观念也应随之改变人老心不老,永远留存一颗童心,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据说,自宋代起,汉族民间就流行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久而久之,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吃元宵寓意深刻,它是家庭团圆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好玩的那就是“滴滴金儿”了,元宵节的晚上,小顽童们撂下饭碗跑到大街上,都可着劲地燃放“滴滴金儿”“滴滴金儿”有购买、自制、秸秆三种,从集市上买来的“滴滴金儿”是鞭炮作坊制作的相传,最早的“滴滴金儿”源元宵节儿歌自于南宋时期,也就是专门制作的火药引线

年复一年,不经意之间,我已经变成了老顽童,在这人生演变的过程里,经历了若干个元宵节说实话,在回味历年的元宵节之时,心里总留恋童年时的光景时下,好吃的比那时丰富多了,可好吃的吃多了也就感觉不出香甜来了;好玩的鞭炮和“滴滴金儿”,早已经淡出了自己的喜好;好看的闹花灯,今昔对比模样大变,声光电技术被广泛引用,却没有昔日的土腥味;好乐的更是锦上添花,电视中文艺戏曲节目精彩纷呈,可能是审美疲劳的缘故吧,很少激起乐的细胞

或者苇子制作灯笼框架,手扎灯笼的制作流程一般经过破竹(苇)篾、泡竹(苇)篾、扎灯笼、整形、收口、糊纸、美化等七道工序有的用木制,先打四方底座和封口,而后用玻璃黄石元宵或者灯笼纸糊起来即可无论哪种做法,灯笼扎好后,放进油灯碗或者蜡烛,点燃后挂在大门口

我喜欢看妈妈制作汤圆,那时食物短缺,没有多少原料,只好将大红枣和红小豆煮熟捣碎,放上少许红糖,然后放在盛有面粉的簸箕里滚自制的汤圆成型后稍微晾一会儿,待汤圆坚挺后用水煮熟,一家人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那种滋味无以言表现如今,汤圆已经成为了商品,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汤圆,给人们增添了口福,也为商家赚足了票子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ss/5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