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节,古人们的诗词大会

发布时间:2020-9-23 2:50:42   点击数:

无书导读:“街衢作灯市,人在诗中游。”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正月十五夜,明月高悬,彩灯万盏。元宵节的起源应追溯到孟春元日祈谷,它是归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祷,而这灯火娱神的狂欢时刻也成为古人们赏月观灯吟诗的年度大趴。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

今夜元宵,愿古人笔下的诗意,可以为大家带来圆圆的梦、圆圆的爱、圆圆的心情、圆圆的日子、圆圆的运气!

《折桂令元宵》

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

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这首散曲采用是起承转合的结构。前面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热闹喧嚣,后面一转是喧嚣后的凄冷之景。两相对比,让人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凄切。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另:此诗作者尚有争议,还有一说为朱淑真。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上元夜六首·其一》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元夜》

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作为传统的情人节,繁华热闹的元宵灯会也为古代青年男女恋爱、约会提供了机会。这首诗描写的便是在元宵灯会幽会的情景。“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什么都不想计较了,诚属掏心之句。因为这首诗与“去年元夜时”有相同的笔调文思,在《生查子》公案争论中,成为是朱作的一个证明。

《元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通常的元夜诗,多描写古时都市场景。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全诗意境优美感人。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讲:月下点灯,可谓大煞风景。恐怕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可以“月下赏灯”的,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啦!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但仍不忘关心着民生。“昏昏雪意云垂野”意象看似凄清,却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古蟾宫·元宵》

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

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

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

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这首散曲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小令描写了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欢乐气氛,同时又写了写作当年元宵节的冷清,百姓的愁怨。今昔对比,反映出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

《全唐诗》中,关于元宵节的诗歌超过了60多首,创作者的“百人团”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唐玄宗李隆基写过“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元宵节的巡行途中,心中喜悦,如点点灯火;文宗李昂贵为天子吟诵起这狂欢盛会:“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上元日二首》)。而风流文士们更是欢喜这“有情之天下”的花好月圆日。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崔液《上元夜》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白居易《正月十五夜月》

恣意如汉家,有情是盛唐

今人对古诗词的迷恋,也就是对古人诗意生活的追寻,风之美,就是民间生活之美。民间传说中,流传有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与百姓同游;也有的追溯到汉武帝祭祀太一神“正月上辛日”,正月望日夜游观灯;宗教故事里,还有“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的说法;而道家也常以正月十五为上元。

在那万国朝未央的时代,人们心中的欢愉都在这火树银花间自由绽放着。每一种起源都由人们的想象来圆满,这想象就是生活的朴素诗篇。

汤显祖说:“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从阶升,嬉广寒……”

《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正月十五的晚上,长安城里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路上明灯错落,都城如星河。门前车马喧阗,人们携手相游,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盛世的雍容气度,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诗意理想都写进了那隽永的诗篇里。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

———张萧远《观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赏灯助兴的猜灯谜活动,也是元宵节的欢庆仪式之一。《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各类知识,包罗无遗,而以诗词作谜面也是文人雅士的“神技能”。《红楼梦》里的元宵节灯会是大观园中的儿女们争奇斗艳,比拼才智的时刻。谜面起伏在好几个章回里,雅俗兼有,谜底又像一道道谶语,埋着聚散离合的伏笔。

“滚”出来的元宵,“包”出的汤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诗词之中有花好月圆,而我们也迷恋人间烟火处的那口口甜香——元宵。

“北元宵,南汤圆”,今时今日,好像人们对这节日美味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但严格来说,元宵和汤圆在制作上有所区别。元宵是“滚”出来的,制作元宵时,首先要将馅料做好,沾上水,再投进盛满糯米粉的容器内摇;然后再沾水,继续滚上糯米粉,如此反复多次,让其逐渐变圆、变大。

汤圆的做法则像包饺子,先把干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再用面团去包馅料,团成圆形,四川的赖汤圆、郭汤圆,香糯入味,馨香浓郁;贵州有吴家汤圆、毕节汤圆,讲究内馅,质地细腻;长沙的德芳汤圆、姊妹汤园晶莹光亮,芜湖的正福斋汤圆,四色味正……迷恋象形的人们眼里,元宵或汤圆都有了团圆、吉祥的好彩头。

元宵在诗文中有很多雅称:“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中元宵被称为“团圆”;《岁时广记》称元宵为“圆子”;《大明一统赋》称为“糖圆”;《武林旧事》中被称为“团子”,还有“粉果”等因材而取的名字和“元宝”等讨口彩的名字。

“浮果”的名字更多了几分传奇色彩。《荆楚岁月》记载“正月半宜做白粥糕”传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长江,见有浮物于江面,捞取见之,色白微黄,内中包有红如胭脂的馅心,味道甘美,众人不知是何物。昭王就派人去请孔子,孔子说:“此为浮果,得之复兴之我”。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故以后每逢此日,昭王便命人用米粉仿制浮果,用山楂做成红色馅心煮而食之。

甜中意,咸欢喜,最美是团圆

年宵和汤圆各有各的拥趸,相同的就是这圆圆的团子包裹的甜蜜心意。甜蜜如团圆。出生苏州的气场女神刘嘉玲,带着自己母亲一同上了某档美食真人秀,亲手为自己的母亲做苏州小吃。而对苏州满眼深情的老母亲,一碗泡泡馄饨,一个鲜肉汤圆,就时缠绕在脑海和心口的家园记忆。

苏州汤圆的馅料可谓是“甜中意,咸欢喜”——咸甜皆有。咸的馅料,可以用猪肉糜、盐、葱花充分搅拌起浆,包入面团。好吃的鲜肉汤圆,皮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鲜香的肉汁与软糯外皮交融的地方,正是汤圆最好吃的部分。

春寒料峭时,喝下一碗赤豆糊小圆子,从头到脚,都充满了蓬勃的暖意。或者试一试南瓜包馅小圆子,那糯而不黏的外皮包裹着甜而不腻的馅儿,南瓜与赤豆甜美相容,交织得恰到好处。

贪吃,就是贪爱,偏爱这一份人间的情味。如果吃是为了更好地谈情说爱,约会的时间改在清晨可好?

更多美好的生活期待!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编辑无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xgcs/111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