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相关传说 >> 勤于学习敏于实践大胆创新善于表达
第一部分成长轨迹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讲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有的是热烈的,辉耀史册;有的是动人的,世代流传;有的是可耻的,遗臭千秋。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个基层“草根教师”最真实的成长故事。
我的专业成长,以时间为数轴,大体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农村中学,第二段厂矿学校,第三段市属中学(含15年私立学校)。中国基础教育的学校类型,我大概都经历过了。
01农村中学,收获纯真的友谊
年7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张店区房镇中学,这一年我18岁。师范学校是不分专业的,学的全是基础学科。所以我的同学毕业后教啥学科的都有,有人竟然一个人同时教数理化三门学科,这也说明当时的农村中学太缺教师了。第一年,学校安排我教初一政治和初二历史课,第二年改教初一1、2班的语文课,同时还兼任一班的班主任,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这一年,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我都充满了激情。还记得校长第一次听我的课,我讲的是《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一名青年工人于年8月3日夜因骑车违章被周总理的轿车刮伤,周总理立即医院检查,并送给她一件崭新的白衬衫,这名工人始终也没舍得穿过一次,每当看见这件白衬衫,就会想起周总理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听完课,校长对我的课大加赞赏,还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了表扬。让我在全校出示公开课。这大大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学生们学得也很投入,每次统考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总是很好,高出第二名有七八分的样子。
那时候,学校的师资力量有一多半是民办教师,真正科班出身的公办教师很少,所以,领导把我们新分配来的教师当成宝贝一样,不但给我们新来的老师安排了宿舍,还特意安排临时工负责给我们做饭。大概是因为年轻,和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的缘故,学生们特别喜欢我的课,也喜欢和我在一起聊天。放学后总是一群又一群的学生,跑到办公室以问问题为名和老师聊天,久久不肯离去。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不仅仅是我所任教学科的,其他学科的也问。比如数学、历史、生物,科幻等等。就连我们家有几口人,我有没有女朋友这类问题也关心。只要是我知道的,我都耐心地一一为大家解答。其实,我心里明白,学生们不是来问问题的,是故意来和老师套近乎。时间久了,我和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似乎产生了一种情感依恋。每逢节假日,我总是盼望着能早点开学,能见到我的学生。
我们班的一位男生,很有个性。他们家离学校很近,经常和父母闹矛盾,有时竟大半夜就跑到学校来让我给他评理。这种事情常有发生,所以我和家长们的关系也特别亲近。
我只教了一年语文。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又改教数学,还是从初一开始。所以,我原来带的两个班就只能和他们说再见了。
至今我还记得和学生们告别的情景。那是暑假后开学的第一天,8月8日。因为农村学校还要放秋假,所以暑假没有城区学校的时间长。当我到教室和大家告别的时候,同学们竟然在教室里哭成一片,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了。我只能强忍住泪水,告诉大家,我只是不给你们上课了,但仍然还在一个校园里生活,同学们课间或放学后还可以来找我。
爱是相互的,你付出的越多,收到的回报也会越多。从那以后,每年的8月8日,竟然成了一班的同学和我相聚的日子,大家把这个日子命名为“双八节”。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同学们遇到问题总是喜欢找我,有时候还涉及到很私密的情感问题。
我的老家也是农村的,父母都年龄大了,弟弟妹妹年龄又小,所以农忙的时候我经常找我的学生们帮忙,一听说我家里有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去。干完活就在家里吃饭,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因为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学生们都把我当成自己的大哥哥一样,我待他们也像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人们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我当时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那种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对待学生倒是真有那种父辈对待子女的感觉了。如果说是借助职务之便谋求私利,这应该算是吧。如果是现在,我的一些行为早就被曝光了。前几年不是有个小学生给老师撑伞被举报了吗?我的行为可比那位老师严重多了。
在农村工作的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学生的感情,那种淳朴让你无法拒绝,有些是一生都无法割舍的。后来我到教育学院脱产进修,还经常收到学生们的来信,和我讲述我离开学校之后班里发生的一些故事。有一次我收到原来一班班长的一封信,说班里的一位女生因为感情问题就要辍学了,恳求我一定要抽时间找那位女生好好谈谈,说只有我能救她了,因为她只信任我。我被这份信任所感动,第一时间请假找到这位女生了解情况,好说歹说总算是打消了她辍学的想法。
在农村工作期间,很少有机会参加市区的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观摩张店区的一次公开课,是听张店一中的一位老教师高德兴的课,讲的是在代数课中渗透几何推理的一个内容,这节课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还记得年暑假参加过张店区组织的一次教师业务素质考试,我竟然得了99分,让我在学校大大的露了一次脸。
02厂矿学校,教学上崭露头角
从淄博教育学院数学系毕业,我又来到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子弟学校,还是教初中数学,当班主任,一干又是八年。当时,厂矿学校很红火,仅张店区就有十几家,还成立了张店区厂矿学校校长联谊会,经常组织教研活动,搞厂矿学校内部的公开课、优质课、论文比赛等等,这八年我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次参加张店区的优质课比赛就获得一等奖。
这期间我开始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有两次代表淄博参加全国的数学教学年会,在年会上交流自己的论文,也算是在张店初中数学教学这个圈子小有名气了。
03市属中学,事业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全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学校正在迅速从鼎盛走向衰亡。我所钟爱的数学教学也面临着终结。也是机缘巧合,正在我为自己的去向问题而发愁的时候,我又一次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年快放暑假的时候,时任淄博十八中的数学教研组长的于会祥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到他们学校去任职,十八中紧缺数学教师,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于会祥是我在参加全市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认识的,彼此相互欣赏。第二天我去十八中进行试讲,参加听课的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各教研组的组长,大概讲了十几分钟,又回答了校长随机提的两个问题,就算过关了。
暑假一开始我就到十八中正式上班了,参与毕业年级的暑假辅导,教7班和9班的数学课。这两个班也够倒霉的,上次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全校九个班中排名倒数第一二名,特别是9班,和第一名的平均分相差十多分,考个位数的同学就有十几个。据学生介绍,前两年,他们的数学老师经常换,我是他们的第五任数学教师。面对这样的班级,我真是“亚历山大”。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每人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自己数学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学生的来信,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也相机制定了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我认真的给每个同学都回了信。一个假期的数学辅导,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并重新鼓起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的数学课采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秘籍——课堂竞答积分卡,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个学期下来,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9班,从原来的的倒数第一,一下子跃居级部第二名。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也没有给推荐我的于会祥老师丢脸。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来到十八中,迎来了我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年参加市区的优质课评选,均获得第一名,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年先后获得淄博市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称号。后来,同是厂矿学校的刘同军老师也调入十八中。刘老师也是厂矿学校的教学骨干,更是全市几何画板应用专家。他的到来使十八中数学组如虎添翼。已经是山东省特级教师的于会祥带领我和同军共同承担了市教研室的一项重大课题《“探究——主体参与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从查找资料,到课堂实践,再到实施方案的一次次修订,倾注了大家的心血,我第一次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这项课题得到了市教研室云鹏老师的指导,年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从此,云鹏老师便成为我们三人实际意义上的专业成长导师。我在课题推进会上进行了专题发言并出示了公开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后来,同军和我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同军老师和我联合制作的两个课件《有趣的滚圆问题》和《镶嵌》均获得山东省优秀课件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和全国一等奖。年,我和刘同军老师又共同承担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容与获取方法的研究与实验”,从立项到到结题,历经四年,最终课题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个项目的破题,也打破了一线教师不能做前沿课题的神话。
现在,于会祥、刘同军老师都已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我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他们的引领。
第二部分成长感悟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以下四个关键词“勤于学习”、“敏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表达”。
01勤于学习
我很明确,自己的原始学历是“中师”,这是一个“硬伤”,所以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进修。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我在年考取了淄博教育学院,经过两年的进修学习,我拿到了专科文凭,后来又经过函授获得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特别是在当下,在学校这种重视学历的大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凭是不行的,我们这代人,大多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回到实际工作,仅有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你是研究生毕业,等来到工作岗位,你要深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大学里学的知识技能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学习,持续提升。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很早,我就有一种朴素的观点,作为教师应该读一点自己专业之外的书。我读的书就比较“杂”,有哲学的、文学的,也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年又进了教育学院,这段时间才是我读书最疯狂的时候。除了四大名著,还与同学们一起沉迷于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和琼瑶的《几度夕阳红》,特别是琼瑶小说中古诗词的委婉细腻,多愁善感,常常让我们与主人公一起欢笑、流泪。与此同时一部风靡全国的《射雕英雄传》,也掀起了金庸热、武侠热。图书馆中的书多的读不完,却觉得不知该看些什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鲁宾逊漂流记》、《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大部头的书开始在宿舍里互相传阅,没想到时隔多年这些书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当时看的那些书就是经典,就是名著。有时还读一些黑格尔的书,比如《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外国名著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及《爱弥尔》。
工作之后的阅读主要是和工作有关的著作和杂志,偶尔也会看一些历史和哲学以及人物传记之类的书,我自费订阅了《数学教师》《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杂志》《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山东教育》《上海教育》《北京教育》等教学类杂志。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叶圣陶教育文集》,从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教书育人之道》,到孙维刚的《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从卢勤的《做人与做事》《写给世纪父母》到周虹的《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从《教育的革命》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从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到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我与名家对话,与大师交流。传统的教学观念得以荡涤,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以萌生。在众多的教育理论书籍当中,93年黄河出版社出版了张承芬教授的《素质教育概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素质教育的专著,对教育有许多深刻的见解、精辟的分析,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还读过一本书叫《素质教育的呼唤——救救孩子》,是全国优秀班主任苏达礼用40年的教育积累写成的。苏老师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在我26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xgcs/1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