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相关传说 >> 教资科目一备考笔记第一节中国历史与传统
上期回顾
教资科目一备考笔记: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三)
综合素质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知识
(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天文历法
传统节日
除夕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习俗:吃“年饭”,“守岁”,放鞭炮。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吃团圆饭等。
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夜;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汤圆)等。
寒食时间: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习俗: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清明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的第天。习俗:扫墓、踏青等。
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赛龙舟、吃粽子等。
乞巧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重阳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
民族
壮族
节日:“三月三”歌节、“牛魂节”。舞蹈:舂堂舞、采茶舞、扁担舞、铜鼓舞。
回族
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舞蹈:坐舞。
满族舞蹈:“喜起舞”“隆庆舞”。
维吾尔族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舞蹈:赛乃姆、顶碗舞、大鼓舞等。
苗族节日:苗年、四月八、龙舟节、赶秋节等。舞蹈: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
彝族节日:彝族年、火把节。舞蹈:花鼓舞、左脚舞。
土家族节日:过赶年。舞蹈: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等。
藏族节日:藏历新年、萨噶达瓦节、望果节、雪顿节。舞蹈:弦子舞。
蒙古族节日:春节﹑兴畜节和那达慕大会。舞蹈:马刀舞。
朝鲜族节日: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回婚节”。舞蹈:长鼓舞、扇子舞。
傣族节日: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舞蹈:孔雀舞。
礼俗
年龄称谓
垂髻之年: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束发:男子十五至二十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男子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礼貌称呼高堂、双亲、膝下:父母。令尊、令堂:别人父母。昆仲、手足:兄弟。伉俪、配偶、伴侣:夫妻。令郎、令爱、令嫒:别人儿女。夫子、恩师:老师。门生、受业:学生。代称、统称桃李:学生。高足:有才能的弟子。汗青:书籍。桑梓:故乡。杜康:酒。岐黄、杏林、悬壶:中医。梨园:戏曲。杏坛:教育界。伶人:演员。庖:厨师。红娘、冰人、保山:媒人。
科举考试
传四大古都及别称
(1)西安
别称:长安、镐京、西京
(2)北京
别称: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
(3):南京别称: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蒋州、江宁
(4):洛阳别称: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
文字
综合
教师帮官微、教师帮App
由教师考试随身学综合整理侵必删
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