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广东各地元宵节习俗大不同,你家乡有什

发布时间:2021-8-3 13:27:36   点击数:

广东各地元宵节习俗大不同,

你家乡有什么习俗?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所以这一天

人们张灯结彩,以示庆贺

各地闹元宵活动也正在来的路上...

深圳/东莞·舞麒麟

深圳坪山舞麒麟,远近闻名。这项已有多年历史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传承着世代客家人“麒麟呈祥”的美好祝愿,而且在岁月的变迁中烙下了深深的坪山印记。

而在东莞,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

广州·广府庙会

广府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了十余种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佛山·行通济桥

“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

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茂名·年例

“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远近闻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

而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

湛江·舞人龙

每逢春节、元宵、中秋佳节和一些重大喜庆节日,湛江市东海岛的东山镇必连舞几个晚上“人龙”,东西两街户户张灯结彩,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东海岛东山镇的人龙舞独具特色,被誉为“东方一绝”。

中山·开灯节

中山自古就有春节过后开灯、挂灯、唱灯歌和设灯酒宴的习俗。如今,这一习俗却在一些乡村失传了,而南头镇却依然保留着这一独有的习俗。南头花灯酒会的习俗包括开灯、投灯、饮灯酒等一系列习俗活动。

每年,从农历十二月开始,由村中的长老负责订制39盏花灯,之后,陆续举行“开灯”、“祈福”等系列习俗活动。到了正月十六日上午,还要进行祈灯仪式。

梅州·烧火龙

广东梅州市丰顺县的埔寨镇,每年的元宵晚上会举办“烧火龙”活动,至今有年历史,是当地人们为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的祈福活动,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顺埔寨火龙每条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多人。火龙游走在人群中,并喷射出各种绚丽的烟火,场面相当壮观!

潮汕地区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潮汕人叫这天为小过年。昔时,大户人家过年时要备办大量祀品祭祖拜神,帮手的需求大增,家庭贫寒的人忙着去帮佣到正月十五才休息,所以也有说“十五”是“硗仔人(穷人)个过年”。当晚俗称“十五夜”。潮汕人的民俗十分有趣,且各县市有各种不同的活动。

元宵此日,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

迎老爷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汉族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当地汉族民间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

每年年初,潮汕地区都有迎老爷的风俗。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夜里、十六日下午,普宁市占陇镇溪东村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辞旧迎新活动——“跳火墩”。

“跳火墩”是该村传统民俗,跳过火堆,喻去掉一身晦气;青少年跳火堆,还有展示勇敢刚毅,不畏险阻的寓意。

除此之外,潮汕地区还有做丁桌、赏灯、敬糖狮、行过桥、摆社赛会等等各种特色元宵习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元宵节习俗呢?

欢迎留言

图文来源:网络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xgcs/127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