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相关传说 >> 中秋节的起源和风俗你真的了解么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在这个合家团聚的美好时节里,你是否和我一样,好奇中秋节的起源呢?
一.中秋节源于拜月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月亮崇拜,早在《国语·周语》就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其中的“夕月”就是指“拜月”。
为什么要祭月呢?“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古人认为日月同样有功于人类,只不过是一阴一阳,“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互补是自然规律,所以既要祭日,也要祭月。
我们智慧的先民很早就开始观察月亮的盈缺变化和运动规律,并从中总结出一套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耕。因为月亮的重要性,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都与月亮有关,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都是重要的节日。
当然,中秋节还有很多别名,比如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二.中秋节形成于唐宋
虽然先民很早就怀着感恩之心祭拜月亮,庆祝中秋,但是中秋节的形成却要到很久之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近世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中秋节形成最晚。直到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习俗的中秋节才出现,《唐书·太宗记》中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明清时期,中秋节上升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盛唐时期,人们把月亮和团圆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借此表达思乡之情。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更是不乏经典诗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引人无限遐思。
现代社会,随着流动性增加,很多人离开了家乡,因此中秋节团圆的含义被大大强化。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家人团圆或表达思乡之情的节日。
三.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祭月拜月
直到今天,中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祭月拜月的习俗,人们会在庭院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瓜果桃李等祭品,祭拜月神,祈求福佑。
赏月庆团圆
中秋节这天,月亮离地球很久,显得又大又圆又亮,所以古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这一天家人必须团圆,过去回娘家的媳妇儿也必须返回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吃月饼
月饼源于祭月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和吃月饼联系到一起,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便记载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时至今日,月饼已成为大江南北过中秋的必备美食。
燃灯猜灯谜
中国有些地方还有燃灯助月色的习俗,周云锦、何湘妃在《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描写广东燃灯习俗: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当然,人们也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供游人互动竞猜。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博大多元,除了上面说的几种主流习俗,还有很多习俗,比如江浙一带中秋赏月观潮,香港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北京民俗中玩兔儿爷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你这下了解了吗?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应该合家团聚的节日里,如果思念家人就回家吧,因为陪伴才是爱的体现。
猜你还想看: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这6种美食也要备点,寓意全家团圆快乐过中秋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这2种美味零食提前囤,老人小孩都爱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来已久,这是怎么也“偷不走”的
看贾府过中秋节,才知道我们今天忽略了这么多风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