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就要闹,让你的心情猴赛雷

发布时间:2017-6-16 23:11:00   点击数:

今天就是中国传统佳节

——元宵节啦!

小编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多吃汤圆,团团圆圆!

老人们常说过了元宵

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约定俗成的项目

今年丽水又有哪些地方将元宵玩出了新花样?

小编搜集整理了一些元宵节活动

希望大家在这个热闹的传统佳节里过得“猴赛雷”哦!

1

龙泉安仁古镇千年板龙

  位于龙泉的安仁古镇是一块难得的金盘地,尤其值得古镇人们引以为傲的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板龙,每年元宵节,安仁群众便会自发组织龙灯表演。

  板龙一般长约米,有余节。表演时尤以盘龙最多精采,龙头一起一伏,左右摇摆,龙身、龙尾紧紧相随,由外及里,由里及外,犹如巨龙腾空抢珠,驾云嬉雨,蔚为壮观。

2

龙泉石马村元宵抢灯

  石马抢灯(丁)习俗分请酒送酒、舞灯迎灯、分酒品酒、评灯评书、“抢”灯接灯、串门贺喜6大过程,该习俗在龙泉市石马村已传承了多年。每项活动都有着深厚的寓意,如分酒、品酒,寓意“是和酒”后家庭和和睦睦,美满幸福,邻里和睦;“抢”灯,龙泉方言就是抢“丁”,石马人把自己家做的灯用最快的速度“抢”回去。寓意是谁家先抢灯到家,谁家就六畜兴旺,添丁发甲,好运连连。

3

缙云板龙出游

  缙云东渡镇吴岭村因为村里的板龙出游,声势浩大,特别热闹喜庆。据背龙的村民说有节,也有的说多节,非常很壮观,吸引了全县各地的市民前往观看。据悉,吴岭村板龙这几天每晚出游,当然,除了吴岭村,新建洋山、东方胪膛、壶镇、舒洪等地都有各式龙灯,有时间大家可以就近去看看,当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看完了这些热闹的元宵活动,小编再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各地元宵节的习俗。

1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

观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可谓“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

3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4

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5

舞狮子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6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

7

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8

偷菜节

行于贵州省黄平苗族一带,正月十五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9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她因穷困而死。百姓为同情她、怀念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

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11

逐鼠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据称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12

情人节

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元宵节无疑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活动内容来源:在丽水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白癜风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xgcs/71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