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邮局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0-10-28 18:33:54   点击数: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元宵节亲爱的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俗话说“不出十五还是年!”,转眼间,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这个节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会吃元宵。在今年全国共同防控疫情的期间,好多人还在坚持着我们的传统习俗。好奇的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以及元宵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又有哪些呢?请大家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吧!

“在秦朝我国就有过元宵节的习俗。汉文帝时期,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2、赏花灯、闹花灯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此外,有些地方还有迎紫姑、逐鼠、祭门户、送孩儿灯、耍龙灯、打太平鼓等习俗。

亲子手工制作灯笼

孩子们需要和家长们共同完成手工制作灯笼,虽然我们不能出去挂灯笼、赏花灯,但是我们可以装饰我们的灯笼并挂在家里欣赏,感受节日的喧嚣和欢笑。

儿歌:闹元宵

老奶奶,手儿巧。

做花灯,闹元宵。

西瓜灯,兔子灯。

金鱼灯儿尾巴摇。

飞机灯,送宝宝。

火箭灯,送浩浩。

宝宝乐,浩浩笑。

一同鞠躬谢姥姥。

正月十五元宵节,让我们在阖家欢乐的同时,也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们道一声"感谢!你们辛苦了!"

借此机会,邮局海慧寺幼儿园全体教职工,也祝福所有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平安健康团圆!祝福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ruitoys.com/jrqy/113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