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起源 >> 南通有个独一无二的元宵习俗,你小时候一定
今儿就是元宵了!元宵看灯的风俗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少,唯独南通地区有个风俗,倒是独此一家。那就是——
放烧火!
放烧火,蛮好戏滴
“放烧火”俗称“照毛虫”、“炸麻虫”,也称“照田财”。
为什么有这些称呼呢?
原来这里蕴含着农民希望除尽害虫的愿望。
过去,在元宵节傍晚,农家会把田头的稻根杂草堆积燃煨,称之“煨百虫”,另将路边、坟地、沟岸、荒地乱草烧掉,谓之“剿虫窝”。
农民还以火之红白颜色来预测该年的水旱情况,表现了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
放烧火时喊的顺口溜,还记得吗
待到日落黄昏时分,人们将火把点燃,手捧火把,沿着自家田岸奔跑,口中高呼:
“正月半,二月半,家家人家放烧火,噢——”;
“我家的菜盘篮大,人家的菜铜钱大,噢——”;
“人家的棉花收到一藩篮,我家的棉花收了一堆栈,噢——”
“我家养了个八八儿,你家养了个豁豁儿,噢……”
语言诙谐风趣,比喻生动形象。虽说稍有褒己贬人之嫌,但家家户户都作如是说,因此非但不会引起邻里争执,相反,比火把亮大、比嗓音高低、比口齿伶俐、比奔跑迅速,场面热烈而又壮观。
文人雅士笔下的放烧火
夜空里,大地上火光点点,如火龙游动、似流萤飞舞,加上粗犷的呐喊,此情此景煞是动人。
放烧火虽然局限于郊县农村,但城里的文人雅士、红男绿女也常为之吸引,不少人专程去南郊狼山(南通最高处),登高远眺。
《崇川竹枝词》
通州人李琪丨清道光年间
山村好是晚风初,
烧火连天锦不如;
但祝麻虫能照尽,
归来沽酒脍池鱼。
《渔湾竹枝词》
南通人曾葆淳丨清道光年间
元宵月夜约同群,
高立东山笑语纷;
不爱观灯喜观烧,
村村遥指走红云。
《海门竹枝词初稿》
海门人黄贤丨民国时期
火球乱滚照毛虫,
四野呼声一样同;
头白村翁相对语,
今年灯比去年红。
放烧火的传说
“放烧火”的“烧”字,写出来应该是烧火的“烧”,但在这里要念少先队的“少”,不过也有写成哨子的“哨”,叫“放哨火”。
为什么要写成“哨”,这又要碍到该死的倭子,还是和明朝嘉靖年间倭子侵略南通,烧、杀、抢无恶不作,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有关系。
话说有一年“元宵”,倭子他个瘟东西又来了。
其实,沿海的老百姓也老早就掐准了,事先就准备好了火把,只等倭子上岸。倭子前脚一上岸,老百姓后脚就把他们坐的船烧掉了,断了他们的后路。倭子没得退路了,只好四处乱窜。这个时候,老百姓就把火把点了起来,官兵和老百姓同仇敌忾,一鼓作气,把倭子全部消灭了,真的是又解气,又解恨。
倭子正月半吃了“鳖”还不死心,二月半他又来了。
老百姓还是老门儿——点火把,把天上地下照得旺晶煞亮,大家浑身是胆,个个英勇无比,还外加一条声地喊“噢……噢……”
倭子他兜根不曾经识过这种事,嚇虚了,其实是心虚。结果是我们大获全胜。
从此往后,每逢正月半、二月半,大家就用放烧火来庆祝胜利。
不过后来,南通民间放烧火的风俗,已经慢慢地从纪念抗倭胜利演变成了预祝农业丰收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只有后头的一声“噢……”倒还是保留了老早围剿倭子时候的一种威武的气势。
现在不放烧火了,谨以此文致童年
“放烧火”这种源远流长的以火治虫技术,如今早已被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所代替,而秸杆焚烧也因为污染环境、安全隐患而被禁止。
当我们在田野里燃起一堆小小的柴火,或将火把抛上高空的时候,心中存留的,只有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追忆,对童年的怀念。
特别提醒: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
请不要放烧火,
也不要燃放孔明灯!
你的一时欢乐,
换来的却是,
别人的痛苦!
文明过节,
从我做起!
小布祝大家:
元宵喜乐!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