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节日食俗 >> 元宵节在线展览美意延年画满乾坤
近千年来,人类地球东部的山川大地上,一直绽放着一种美丽又绚烂的人文和艺术之花,它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创造——年画。
——冯骥才
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俗语说,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今天的元宵佳节,让我们抓住年的尾巴,在有关年画的图书与精美的年画作品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期盼接下来美好的一年。
01
《凤翔木版年画》
扫码即可读书
02
《鼓一张·四十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武强年画作品集》
扫码即可读书
03
《剪纸年画民间文化读本》
扫码即可读书
04
《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
上海小校场年画从崛起到式微》
扫码即可读书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我国北方首要年画产地,因地处天津西南杨柳青镇而得名。杨柳青年画前期由清代初期到中期,崇尚工细,画法接近工笔国画,美人多为城市贵妇人形象;后期为清末到民国,无论画风,还是题材与审美,皆转向民间。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各类神像、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生活习俗、美人娃娃、吉祥图案无所不包。
《连登三甲》
线版手绘,清代初期,杨柳青戴廉增
日本高丽美术馆藏,86.5×45.9cm
画面上的题字“连登三甲”。甲为首,甲字与螃蟹的甲壳同音同字,意指接连三次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高中榜首,以寓好事当头,吉祥降临。本图为日本京都高丽美术馆的创建者郑诏文(—)的收藏品之一,画面右端标记店名“戴廉增”,证明了朝鲜半岛曾有杨柳青年画出售这一事实。
《抚婴图》
线版手绘,清代·乾隆,杨柳青齐健隆画店
天津博物馆藏,61.5×cm
婴戏画是杨柳青年画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图中描绘家中喜食美餐,儿童嬉戏,母亲欣喜,充满美满幸福的生活情趣。绘制方法为线版彩绘,线条精美,具有国画中工笔画特征。刻工刀法极为老练,是该产地早期代表作。
《踏雪寻梅》
套版手绘,清代,杨柳青高桐轩
天津博物馆藏,33.6×59.5cm
此“踏雪寻梅”别有一番风味:一老者骑驴于山中寻看梅花,童子与侍婢随其身,天降大雪,却不能阻碍老人寻梅的雅兴。此画线条似国画,顿挫自如,流畅率意,是杨柳青年画的名作。
《自强传学堂图》
套版手绘,清代末期,杨柳青京都戴美利画店
莫斯科国立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藏,60×cm
这是一幅致力发扬社会新风的年画。清末民初,社会改良之风盛行,主要提倡女子受教育,健身强国,开阔眼界,博知广闻,画中的新式建筑、时装、洋鼓和哑铃,都是当时崭新的事物,因使传统艺术的面貌为之一新。
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年画不用手绘,采用套版印刷技术,刻版考究,画版本身堪称杰出的艺术品。而且,套版准确,多至6套,色彩错落,鲜丽斑斓,具有齐鲁大地阳刚和炽烈的地域精神。
《镇宅神虎》
套版,清代,杨家埠南公兴画店
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62×35cm
虎是兽中王,民间常用老虎的形象镇宅避邪,消灾降福,祈求全家平安幸福。图中猛虎守在聚宝盆旁,有守财聚宝之意。
《天地全神》
套版,清版,杨家埠
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藏56×32cm
旧时民间有敬天礼地的俗尚,特别是逢年过节必须烧香摆供,设天地神位,迎接众神降临。天地全神有繁简不同形式和大小型号,皆集佛、道、儒于一体,体现出民间信仰之多元性。此幅中之神祇作5层排列:最上为道教元始天尊及三皇、三元;二层为佛教释尊及观世音、文殊菩萨;三层为道教中之玉皇大帝和天曹、地曹、雷公、关帝诸神;四层为天地水三官和城隍、宅神、土地等;最下一层为地藏王菩萨及地府神妖。图上端印刻《波罗密多心经》。
《大春牛》
套版,清版,杨家埠北公义画店
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藏,28×47cm
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立春日有打春牛的习俗。春牛以土塑制,伴以司掌万物萌生的句芒神,藉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好年景。从前,新年和立春日家家都要贴春牛图。这幅春牛图除了画出春牛、句芒神外,还出现了天喜星降临,马生双驹,四锄三饼,两个地主抢长工的情节,反映了农民对丰衣足食生活的憧憬,在传世的各种《春牛图》中别具一格。
《女十忙》
线版,清代,杨家埠北公义画店
潍坊市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藏,28×47cm
本图以上下两层平列式构图,依次画出农村妇女弹棉花、纺线、合线、织布等生产活动,并穿插了儿童戏狗、放风筝等有趣情节,在表现劳动中渲染了活泼欢乐的气氛。此图与《男十忙》合为一套,表现农民男耕女织的劳动生活。
武强年画
武强地处燕赵腹地,民风勤朴刚健,画风亦然。造型坚实,结构有力,线条粗放。人物多身短,却眉目传神。题材直接来自生产生活和农村百姓的心灵世界。武强年画使用套版印刷。以梨木刻版,阳刻为主,阴刻为辅,阴阳搭配,十分优美;用色上不尚繁复,追求简明,强调对比,画面鲜明夺目。
《戳刀门神秦琼敬德》
套版,清代,武强
武强年画博物馆藏,各41×25cm
此图为武强门神中有代表性的戳刀形象。秦琼居右,尉迟恭(敬德)居左。二将甲胄相似,腰上配剑,一手戳刀,一手执如意,神态威猛,傲然屹立,贴于门户,保家平安。歌剧《白毛女》唱词“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着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即指此。
《泰山神虎》
套版,清代,武强
武强年画博物馆藏,75×48cm
燕赵年画中的老虎的风格虽与齐鲁不同,但画面上方明确写着是“泰山神虎”,说明这一风俗形象来自山东。画上配诗:“猛虎雄威住山林,咆哮如雷惊鬼神。始皇敕封山中兽,待守广镇树宝盆。”以表示此虎有保护家财平安的神力。
《五福临门》
套版,清代,武强恒聚兴画店
武强年画博物馆藏,各54×39cm
两个童子各骑一只大公鸡,各持的条幅上分别写着“功名富贵”“吉星高照”。借“公鸡鸣唱”的“公鸣”取“功名”之音义。一童子头上戴的牡丹花象征“富贵”,结成吉语为“功名富贵”。另一童子头上戴的是菊花,取“菊”与“吉”音相同的吉祥含义为“吉星高照”,且鸡在世俗观念中是辟邪的吉祥之物。几只蝙蝠,取“福”字之音义,象征幸福,故称“五福临门”。表现古人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蛤蟆娶亲》
线版,民国,武强杜林村万和兴画店
武强年画博物馆藏,30×53cm
蛤蟆产卵多,繁殖力强,某些地方祀之为神,祈求多子。画中以拟人化的婚配仪式表现蛤蟆成亲。变成人形的蛤蟆新郎骑着兔子迎娶,蛤蟆新娘则坐着四轮汽车;蛤蟆组成的仪仗队敲鼓、吹号、打旗、扛枪,生动有趣。人物服饰富有民国初年的特征。
《尖头告状》
套版,清代,武强杜林村义泰兴画店
武强年画博物馆藏,39×54cm
此图以一个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处事刁钻奸诈的“尖头”和贪官污吏:一小尖头与一大尖头相遇,小尖头看到大尖头尖他几许,顿生妒意,举刀欲劈,大尖头找人评理,提鸟笼子的尖头不想得罪任何一方,把他们支到县衙去理论。当相争的尖头到达县衙,演绎出如下一场闹剧——原告本尖头,被告头更尖,不若二差人,尖中带拐弯,尖上更带刺,还得数着官。这种讽刺性的年画为武强年画一大特色。
凤翔年画
凤翔年画初为单色,清代中期以来发展为套色印刷,局部手绘填染。题材分为门画、十美、风俗、戏曲故事和神码5大类。画风具有古意,造型简洁朴拙,色彩沉稳明快,多以橙、绿、桃红3色为主;人物静中有动,形象夸张传神;历史人物形象皆来自舞台。凤翔年画是陕西人文生活的视觉标志。
《花瓶土地》
套版,清代,凤翔陈镇
陕西省艺术馆藏,28×21cm
此画为彩色套版印刷,金粉装饰;中坐土地神,白脸长须,慈眉善目,金色袍服,余皆侍奉。敬奉土地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凤翔县农家院内皆建有土地神龛,每年除夕换贴神像。贴金土地神多为有钱人家所用。
《四季花灶君》
套版,清代,凤翔陈镇
陕西省艺术馆藏,28×22cm
画中灶神穿黑袍,面部造型丰满、祥和、俊美。两旁侍官一人双手端印,另一人双手端录事簿。画面下方左右有金鸡玉兔,中间放置小聚宝盆,背景四扇屏上为四季花缀饰。此灶画也称“青袍灶”。
《快马加鞭》
套版,清代,凤翔
陕西省艺术馆藏,10×10cm
画面为一武士骑着快马奔驰,右手扬鞭,左手前指。快马加鞭,马到成功,寓意事事如意。此画简洁传神,堪称佳品。
《双凤戏牡丹》
套版,清代,凤翔陈镇
陕西省艺术馆藏,52×52cm
画面为正方形,中套以大圆,四角配以蝴蝶云纹图案;大圆中有双凤戏牡丹,寓意生活美满幸福。这是一幅贴在新婚夫妻洞房顶棚上的风俗画。
《各显其能》
套版,清代,凤翔陈镇
陕西省艺术馆藏,22×33cm
画面上群猴在表演杂技,它们利用各种器械,做出各式高难度的动作,个个演技娴熟,活泼可爱,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一幅幽默有趣的年画。
桃花坞年画
苏州桃花坞称甲于中国南方年画,与北方的杨柳青年画有“南桃北柳”之称。桃花坞年画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清代初期至中期,将本地刻书雕版技艺融合了欧洲铜版透视和明暗手法,创造出极其精美的“仿泰西(西方)笔法”的“姑苏版年画”,曾一度对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艺术产生影响。后期加强了传统元素,审美情趣转向民间雕版,简洁传神,色彩鲜活,多用象征夸张手法,并具有装饰意味。制作方式以套版为主,人物面部略加手绘晕染;色彩绚丽,喜用植物颜料桃红色;题材十分广泛,如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文与吉祥图像等;形象多巧趣,刻画细腻,彰显江南的气质。
《夏花篮筐图》
套版,清代·康熙,桃花坞丁亮先
海杜美术馆藏,30×38cm
这是现藏日本的早期苏州木版年画,一个精美的花篮装着夏天盛开的荷花、苇草与石榴花,疏密有致,穿插精巧。左有题款,作者丁亮先为康熙、雍正年间活跃于苏州的画家。此画看上去很像一幅工笔的花卉画。花篮上的“金钱”图案象征富贵。此画是早期姑苏版年画的代表作,与后期桃花坞年画风格全然不同。
《渔家同乐图》
线版手绘,清代·乾隆,桃花坞
海杜美术馆藏,93×52cm
此画是苏州早期年画受西洋铜版画影响极为鲜明的一例。画中景物与人物女性衣服的阴影,采用铜版画式细细的斜线纵横交错的技法。此画气氛和谐,在停靠河边的船上渔民正在平静地生活着,体现了人们对富足、安详生活的追求。
《和合致祥一团和气》
套版手绘,清代中期,桃花坞
个人藏,69×51cm
此图为苏州民间版画中代表作,表达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套版非常精致,线条细致流畅,现藏日本。江户时代有许多中国人居住在九州岛的长崎,应是那时来往中日的船只将这幅民间版画带过去的。
《白赖游放生池》
浓淡墨版,清代·乾隆,桃花坞
个人藏,35.8×49.5cm
此为采用浓淡两种墨色来表现的滑稽画。画面上写着含有讽刺意味,引人发笑的文字。从画中女性的发型来看,应该是康熙晚期到乾隆初期的作品。本图描绘名为白赖的人去放生池游玩,看到了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画面左边,一名老僧正在将活鱼放进枯井里,画面右边站着一个负债女子来放生,手里提着的篮子里却没有生物,既滑稽又荒唐。
《春牛图》
套版,民国,桃花坞
大树画馆藏,31.5×43cm
这类春牛图上边的空白处,是更换每年新的节气与年号用的。画中天神在上,锣鼓喧闹,预示新的一年生产与生活的开始;驮着聚宝盆的春牛跑到台前,表达了人们对丰收与富裕期望的深挚。
上海小校场年画
小校场年画因位于上海小校场得名。一方面直接受桃花坞年画影响,一方面融入外来文化,一方面来自市井年文化的渴求,形成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海派风格的年画,为中国年画一枝奇葩。其中反映上海外国人生活习俗与图景的年画,显然受当时“新闻纸”的影响,颇为时兴。
《慈母哺乳闺门画》
套版,清代·光绪辛丑年(),上海小校场古吴梦蕉
上海历史博物馆藏,46.5×32cm
此画表现了日常妇女哺乳之景,画面静中有动,一儿吮乳之憨态,与另一儿手摇拨浪鼓之顽皮劲儿相映成趣。
《末代皇帝月历图》
套版,一九一二,上海小校场
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藏,28×48cm
此为年的月份牌。是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封建帝制时代结束。此图刻绘了清廷尚未覆亡时的场面,小溥仪坐在摄政王载沣怀中,两旁既有大理寺、翰林院、宗人府、光禄寺等旧衙门,也有邮传部、民政部、陆军部、农工商部等新设机关。
在农耕社会,生活生产的节律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一轮同步。春节作为除旧迎新的节日,最强烈和鲜明地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愿望和生活理想。年画作为春节的重头戏,遍布全国各地,地域风格多彩多姿,手法纷繁,具有鲜明的民俗意义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版面编辑
靳悦
策划编辑
文献服务部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冯骥才文化基金会青岛出版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