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节_上元节_元宵 >> 相关传说 >> ldquo金牛迎福,福满元宵rdq
“艺”起闹元宵
阖家团圆共度佳节
春节的钟声还在耳边回旋
嗅着年的余味,我们又迎来了另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闹花灯、搓元宵、猜灯谜,这才是闹元宵嘛!
快看!哈佛摇篮幼儿园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啦~
元宵知识知多少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
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传统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
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
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的相关文化
元宵节,回顾历史长河,
有唐代诗人借元宵节描述当时的繁荣昌盛,
有宋代诗人借元宵节来表达国家山河的破碎与心中的苦闷,
有明代诗人借元宵节来转述国家的日渐衰弱等等,
总而言之,元宵节是起源源远流长,
其含义与文化在新时代下,依旧被重视与传承。
看,老师带我们学习元宵的文化习俗,了解文化传统节
做花灯猜灯谜喜“元宵”
灯有点燃灯火、照亮前程之意。
今天,哈佛摇篮的孩子们和老师、
一起绘画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花灯。
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花灯,
心里美滋滋的,
看,他们笑得多甜!
趣玩汤圆
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
而且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但是它的意义不管在哪个地方都是同样的,寓意“团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了一节课,
让每个小朋友都亲手学做小汤圆,
每个孩子做的都那么专注,那么投入,
制作元宵的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大班的哥哥姐姐好厉害,
他们自己动手画的汤圆,
画的是活灵活现,漂亮极了
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也很棒呢,
在家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手工小汤圆,
看,他们笑的多开心。
唱元宵
孩子们在活泼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载歌载舞,
用声音和肢体动作抒发着节日的喜悦之情。
“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的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只有源于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哈佛摇篮幼儿园“闹元宵”系列活动,
不仅让幼儿加深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又让幼儿了解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意味着团团圆圆,
知道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更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